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宝锋 《社区》2012,(25):56-56
小凡前段时间工作不顺心,回家后也郁郁寡欢,看什么都不顺眼,没说几句话就跟老公吵了起来。她发现,原本平静的工作和生活现在变得都不顺利了,倒霉的事情天天都会找上门。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小凡不太高兴,于是问他:"怎么了小凡,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没有什么。"小凡回答妈妈。  相似文献   

3.
“您是否因不知道给小孩取什么名字而抓狂?您是否厌烦了一个人逛街、旅游?您是否在为室内装修而苦恼?如果有这些需要,您都可以联系我。”小凡的名片上,写着“自由职业”几个字。  相似文献   

4.
秦耘 《老友》2014,(12):53-53
正案例:黄大爷和老伴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生有两子一女。长期以来,老两口都是与小儿子一起生活。黄大爷的老伴没有退休金,老两口一直靠黄大爷的退休金生活,他们的房子也因小孙子结婚而过户给了小孙子。前不久,黄大爷的小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小儿媳妇以其丈夫已去世、不用再承担赡养义务为由,要求黄大爷老两口搬出去跟其他子女生活。而大儿子和女儿则以黄大爷老两口以前一直在小儿子家且黄大爷的退休金都给了小儿子为由,不同意黄大爷老两口搬过去。社区多次调解黄大爷和几个子女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效果。无奈之下,黄大爷和老伴准备  相似文献   

5.
张琦 《21世纪》2005,(3):18-19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留学生一般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到国外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做博士后。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变化了,国外出现了不少来自大陆的小留学生。所谓小留学生是指年龄没到18岁,到国外去读中学、预科、语言学校甚至小学的留学生。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就派出大量的小留学生,他们依赖于父母亲的旁系亲戚或亲朋好友,留学、生活、长大以后在当地工作、结婚。有些成功地留在美国,也有不少回台湾发展。所以现在中国大陆出现小留学生也不意外。小小年纪就留学大陆比较早将小留学生引进美国的是海口…  相似文献   

6.
正公司招聘,去年刚从某外省市学校毕业的小A前来应聘,面试时他"大方"表示:"现在找工作均是双向选择,我刚毕业,又是外地人,需要面对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薪资必然是找工作时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再说现在什么事情不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面对新工作,小A不问"前途",只关心"钱途",不禁让人疑惑,在他心中,"前途"和"钱途"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  相似文献   

7.
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科中的应用科学。从国家的公务文书到每个公民的书信往来,从学术论文到商品广告,凡工作、生产、生活中应用于互相交往的文字写作,都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它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和经常使用的一种基本工具。因此,目前不少的成人高等院校和职业专科学校都把应用写作作为语文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一九八五年全国振兴写作会议以来,应用写作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出版的有关书刊和文章越来越多,应用写作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2014,(9):257-257
胃病已经成了人们的通病,每天暴饮暴食,贪食冷饮,负担最重的莫过于胃部了。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打好保胃战呢?下面我们就为四类胃病患者介绍护胃小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伴侣》2011,(8):50-50
每个人都要生活,并且渴望生活得更好。工作是实现生活水平提高的手段之一,不同的人对待不同工作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职场中人大致有三种工作态度,它们分别代表三种工作境界。  相似文献   

10.
欧阳山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龙贡公等,湖北省荆州(江陵)人,1908年出生于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共产党员,文艺界的老作家。早在1924年,就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用凡鸟、罗西等笔名写了许多小说和速写,如短篇小说《那一夜》、中篇小说《玫瑰残了》等,反映了过去那个动荡黑暗的社会,诉说了知识分子的忧郁与苦闷,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幻想,并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地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元宵节日穿灯脚。元宵节这天,凡村里新娶进门的新娘子与当年生了男孩子的小媳妇,都必须参与穿灯脚仪式。  相似文献   

12.
凡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头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作品反映人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世界上自形成有民族以来,每个人都从属于一种民族。斯大林在《论民族问题》中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并说:“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且也仅仅归其本民族所有,不归他民族所具备的这样一种特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其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常年惯居的区域,代代相传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有整个民族人  相似文献   

13.
第四期社区杂志《有一说一》栏目发表了一位读者的文章《公民有权享受纯粹的低保》。文章认为政府给凡有资格享受低保的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应该是无条件的,不应该让低保人员参加公益活动,还写到,公益活动“使低保涂抹上了歧视色彩,使低保人员牺牲了自身的一些权利”云云。我是一名专职从事低保事务的工作人员,认为文章中的看法不妥。作为城市居民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低保确实是“政府花钱为生活无助景况中的贫穷公民埋单”。在调节社会分配,保障居民生活,保持社会安定方面,低保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每一项政策都要有相关的规定来施行,低保…  相似文献   

14.
刘晓祯 《社区》2008,(10):46-46
王小姐和张先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白领夫妇。因为他们工作都很忙,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压力,他们约定互相之间不抱怨工作中的烦心事。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没有维持两年,王小姐就因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张先生则是迷上了烟酒和上网。他们彼此都很困惑,难道不抱怨错了吗?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7,(7)
生活中有一些老人,原先忙于工作,没什么兴趣爱好,和人沟通交流又少;退休后从社会回到家里,活动范围小了,空闲时间多了,愈加感到日子难以打发。他们不和人交往,也极少看电视听广播,更不看书报,每天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精神生活空虚贫乏,了无生趣。  相似文献   

16.
杨学友 《老友》2014,(10):53-53
正案例:牛老伯和老伴生有4个子女(2儿2女)。2004年,受财产赠儿不赠女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两口将自己的3间平房给了小儿子,但是房屋所有权证上还是牛老伯的名字,房子一直由小儿子一家居住;10万元现金给了在外地工作的大儿子。牛老伯还和两个儿子签订了赠与合同。如今,随着年龄增高,牛老伯和老伴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当老两口需要得到子女照顾时,两个儿子都置之不理,把对牛老伯和老伴的照顾  相似文献   

17.
王艳平 《社区》2011,(6):22-23
2010年7月,流火的季节,《北京晚报》上连篇累牍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市民建言活动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一条条短信建言,寥寥数语,可能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小点子、一个交通治理的小建议……想像中严肃高深的“十二五”规划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市民都触手可及。我想起了自己一直关注的噪声污染问题,为何不趁此机会也提点建议呢?于是,我根据自己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和心得,写了一条300多字的短信建言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不准确或不切实的概念 ,似乎凡劳动收入都是合理合法的 ,凡非劳动收入都是不合理、不光荣的。甚至把一切非劳动收入与剥削连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理论认识和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发生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多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依然可分为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两类。文章对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谈通感     
通感,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心理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论者多侧重研究其在文学上的表现,涉及其它方面比较少,其实,通感不只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不只是个语言现象,凡人类生活所能及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通感。正如钱中书先生所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仔细留心并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通感。  相似文献   

20.
在登记处,楚月叹了口气。 这一天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先是证件不全.再就是岳一凡遇到前妻电话骚扰,然后在登记处排了一天的队才登上记,这天是2009年9月9日,所有的人都说是长长久久的好日子,所以登记的人都跟疯了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