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当今文学批评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批评的功能指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在与相关领域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批评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文学批评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具体包括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哲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文学批评的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前文学批评的困境入手,考察了西方从马修·阿诺德到诺斯洛普·弗莱的相关文化批评的发展之路,提出文化批评将拓展当前文学批评日益狭窄的研究空间,成为喧嚣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文学批评的一种突围方式,而且在新世纪的文化研究中,文化批评将成为日益显著的一个文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模式中,原型批评认为“文学总的说来是‘移位的’神话”,即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已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因此原型批评家十分赞赏这两句诗: 有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 真正值得你细细地讲述。因为在这一类批评家们看来,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过在以不同方式、不同细节讲述着神话中的故事。而结构主义批评则在叙事文学中寻找隐藏在作品深层结构中的基本故事,他们强调任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作品其一端联系着作者,另一端联系着读者,于是批评就面对着由作家—作品—读者这样一个动态环节,文学批评所具有的对作品的评价、对作家的规范、对读者的引导、对文学理论的突破超越丰富和发展等功能就在这个环节中得以实现,或者说是在这种关系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卜召林  丁燕燕 《文史哲》2007,12(5):112-116
成仿吾曾被称为"抡板斧"的文学批评家,其激情贯注的批评文字,带有鲜明的"左"的倾向,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宗派色彩。一方面是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使然,另一方面又与他直率坦诚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在文学本体论上,他认同"表现说",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但在文学价值论上,他又力倡文学活动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在理论提倡上,他推崇批评的同情与公正,但在批评实践中又不时流露出宗派情绪,表现出思想的丰富与驳杂。而逆向思维与辩驳式的鉴赏习惯又使他的文学批评不同凡响,其色彩鲜明的批评文体与激情澎湃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地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  相似文献   

6.
顾金春 《阴山学刊》2006,19(5):16-18
随着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下文学批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研究的兴趣中心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文学批评已经不再停留在文学文本的研究,而是转向政治、经济、社会的宏观研究,文化批评逐步取代了文学批评。这种转型是多种合力的结果,表现了新语境下的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文学本身是丰富而复杂的,如果我们一味将文学视作封闭的审美系统来审视,必然会切断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导致视域的狭窄化和批评的浅表化。而从文化角度切入文学研究的文化批评所具有的自身优势,正好可以弥补纯粹审美批评的不足。文化批评可以也应该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小平 《天府新论》2005,(4):F003-F003
支宇先生的专著《文学批评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2004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对于中国文艺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本书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转型,对廓清文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建构中国文艺学的范式和体系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读全书,大致有如下鲜明的特点:选题独辟蹊径,论证严密;文风朴实、不故作惊人语;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名家之谈;论著将研究对象放在西方文论的历史长河中,对其地位和影响做了符合逻辑的疏理和评介。该书写作的时间正值世纪之交,“西风东渐”的风头正劲,后现代…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文学研究中 ,历史与人的关系以及历史存在形态观念的变化给文学想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发展规律观念的变化对文学书写对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中渗透的历史观可以转换为从历史观去看 :因为 ,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承续性 ;历史的与逻辑的方法对宏观文学现状的选择是必要的 ;对于中国文论重建也是一种尝试。可操作性则表现在 ,将历史观作为概括和总结宏观文学现状的路径。在承续性、整体性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同时 ,能够发现文学现实中断裂性和偶然性因素 ,可以分解历史观的多层内涵 ,并确定分析文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派诗歌之父的T·S·艾略特,其诗歌、文论广博恢弘、驳杂斑斓。事实上,只要有助于创作的,不管是文学,还是哲学、宗教甚至科学,艾略特擅长统统将它们吸纳、消化再创造。基于其1946年所发表的《文学批评的界限》一文,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对艾略特文学批评界限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其所持的其实是一种"解疆化域"、"会通群科"式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是文学内部生态系统预设的理想运行状态.文学批评具有特殊的资源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在勾连文学内外部生态系统,尤其是在促进文学内部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上具有重要的预警功能、净化功能和导引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20多年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很引人深思的,对它进行剖析和反思无疑也 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在反思、清理以往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命题中实现了 观念的变化和批评自觉意识的觉醒;90年代文学批评则呈现出了一种“镜城式”情境,文化 批评也从此方兴未艾,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当下。对以往文学批评的反思和剖析最终是为了 建构主导多元、充满理性而积极创新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3.
14.
多模态理论是一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它在多个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语篇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各种文学作品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模态文本,多模态的甚至包含影音的文学作品已经在网络文学中有所体现,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读者,也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像网络游戏高手一样,徜徉在这种全新的文学语篇中.因此,作为文学评论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摆脱传统文学批评的束缚,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以来虽然得到了新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困境。由于社会变化和西方理论的大量引进,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时尚化”和媚俗化的倾向,致使批评功能出现了偏失。批评功能的这种偏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批评意识的匮乏、批评主体的缺席和解释的虚拟化。要摆脱这三个方面的困境,批评家就必须首先坚持正确的文学立场,秉承科学的精神,保持批评的良知;其次坚持明确的标准,努力发挥创造力,同时积极对作品做出价值评判;最后把目标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关注思想和内容本身,重新凝聚起批评的实践力量。唯有如此,当代批评才能获得独特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邵维加 《齐鲁学刊》2007,5(6):106-108
在大文化批评日趋泛化的时候,《小说门》将学术研究所必要的科学理性与对文学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必要的艺术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由此产生说理散文式的独特阅读效果,构成当前大文化主流批评之外小说现代批评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文学批评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对文学批评自身的建设深具价值。在当前多元的思想与文化语境下,需要确立马克思人学批评的主导性地位,以寻求一元主导下的多样化形态并存的文学批评的发展。马克思人学批评就是一种以实现马克思人学理念为根本目标的批评形态。在当下文学批评中,尤为应该把马克思人学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看待和实施。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当然,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化研究,并且它还与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真正合理而完全的开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1927年到“十七年”,随着中国政治形势与意识形态的变迁,阶级话语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几度变迁.本文意在通过对“阶级”这一词汇的考察,分析其话语流变背后政治和文化霸权力量的变化,以及以“阶级”为关键词的文学批评功能的转换,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前半期文学批评远离“审美成规”而倾近于“政治成规”、成为政党伦理和国家意识形态工具的“不能自主”的政治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