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为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衔接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上海还应坚持不懈地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贯穿于全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2.
陆锡明  顾煜 《科学发展》2010,(1):96-102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态势,对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形成集约化交通方式结构以及缓解道路拥堵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上海公共交通发展历程,结合近期公交发展规划,并借鉴世界上公共交通发达城市的经验,提出了符合上海实际、达到亚洲先进水平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这一理念,最早起源于法国巴黎。二战之后,法国由于采取了鼓励私人交通发展的政策,使得私家车猛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整个巴黎的城市交通几乎陷于瘫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重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我国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国内交通专家提出了我国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规划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此后在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2004年中国建设部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5年国务院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中国城市正式开始实施。2004年至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已走过了9个年头,政府在公共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运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财政投入,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量稳步增长。但是,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面临持续性压力,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相关政策的运行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何枫鸣 《城市》2007,(6):41-43
一、概述 根据天津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未来天津市公共交通将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为主,以出租车交通为补充,线网等级清晰、枢纽换乘便捷、运营管理高效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其中轨道线网将形成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层次组成的放射式线网结构.  相似文献   

6.
曹伯虎  范小勇 《城市》2007,(8):18-21
一、引言 一体化交通是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交通系统资源为目的,满足所有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是一体化交通最基本的特征.而一体化枢纽是指满足一体化交通系统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和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在一体化枢纽中,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延误小等特征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一体化交通捷运化的需要.因此,一体化交通是建立在轨道交通网和都市圈的基础上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设置一体化枢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出行,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城市交通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城市病之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伦敦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措施,发现我国中心城市的严重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落后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大量引入多层高架公路进入市中心而忽视轨道交通建设,对公交优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执行不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营运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接驳;运营的低效率和管理不当,由此造成了典型的“大城市病”。根据后现代主义城市建设思想,结合当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12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光荣 《城市》2015,(2):49-53
我国于2012年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作为响应,交通部随即开展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活动.2013年,天津市被批准为“十二五”国家创建“公交都市”试点城市之一,此后五年内,天津市要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这是天津市改善城市交通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克服一系列障碍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