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朱洪琴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8):0180-0180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倾听能力、习惯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听、说、读、写的基础性技能,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优化心理素质在学校及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以看到以下种种现象:有的同学面对朋友和熟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若是面对陌生人或是在公众场合,就会语不成句,结结巴巴。 相似文献
3.
张丽娟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8):0176-0176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刚开始步入社会,所以交际能力较差。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不断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5.
谢洪海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3):110-110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住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课本的知识或教师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6.
陈孟义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6):0042-0042
小学数学教师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素质教学模式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加强数学概念、计算等基本知识的教育,还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就能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全体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8.
蔡金凤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7):0161-0161
在现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情感,不知道从哪下笔。这样一来就 会导致写作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 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进行分析,让他们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兴趣的培养进行重点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简述:放飞思绪,彰显个性的解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走进作品中,真正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修路架桥,领略内涵,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内涵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1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9)
性格影响人格。而一个人的性格基础便是从小开始培养形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神圣使命。俄国教育学家塞德兹博士就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判断是非。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使我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陶琴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7):0185-018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还能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观点, 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对此,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以便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9)
在当前的社会中,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是学历,而是能力。一个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一个具有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一定会受到各大行业的追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引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培养要求,但对学校、社会和国家而言,则应该是一个综合、全面、长期的培养过程.学校应当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就业方向、社会需求等各方面的要求下,确定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金福清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7):203-203
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是主客体情感交流的一种活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鉴赏活动来完成。由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生活层面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作为人,其必然有着更多本质的共同性。文中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提出一些浅显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吕桂莲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7)
一、创新的起步:提问长期以来,教师针对教材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固然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但这种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做法,足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养成了一种习惯,无疑使双方的思维都受到了很大约束,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