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阳翔  马军 《船山学刊》2005,(1):159-160,167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符惠明 《社会科学家》2006,4(4):196-19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今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当代高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努力推进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4,(3):142-14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与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形象塑造是各民族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民族复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代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之根,也要重视在国民教育和大众文化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国家应付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挑战的一项有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健,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如何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但是又存在着缺失,认识其现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对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责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召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有了新的内涵及要求,推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从"知"到"行"的不断升华的过程,相应的培育需要系统化、全面化,这就要从高校、家庭、自我及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全方位出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精英人群,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扮演着伟大中国梦的寻梦人角色。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精神状况整体是好的,我国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民族精神培育现状也有令人担忧、有待改进的方面。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缺乏深度的思考,践行民族精神的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需要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机制,重视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但当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着重在大学生中全面培育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契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淡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应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的作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先驱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如何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精神培育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回答了为什么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以及怎样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和心理的困惑,源于文化自觉的缺失和文化精神的不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重在培养其现代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既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又需要大学生自觉培育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在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贴近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中,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培育内容,努力把广大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