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与"三个有利于"具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实践基础;统一的价值观念.将"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结合起来学习,能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构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是与时俱进和先进性的统一,忧患意识和创新性的统一,目标性与标准性的统一,建党与执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田承坤 《理论界》2002,(4):12-1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针对我们党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要准确领会和深刻把握“三个代表”的思想,应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的新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的新理论;是一个具有蕴涵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理论。一、“三个代表”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其中唯物史观的“基石”、“基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理论构架看,"三个代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为基础内容;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为核心观点;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为精神实质.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突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通过现实性方法奠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基础,通过矛盾分析方法把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通过总体性方法实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与思想体系的有机统一.在如何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我们提供重要的哲学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怎样真正实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也是落实党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关键措施.文章从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和提高其素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个人命运与民族振兴的统一"三个统一"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唯物史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而我们认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唯物史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直接的哲学基础。只有这样来把握这个问题,才能在深刻把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而抓好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三个有利于"标准既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又是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检验改革、发展及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衡量标准,富有极强的理论性、导向性、实践性和取舍性.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探索"三个有利于"产生之源和它在今天的作用,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践行"三个代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坚定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形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要善于运用一般、特殊、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从理论形态上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总体结构。“三个代表”思想表现为层次性的结构:它的精髓,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的核心,主体内容,是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新观点;它的丰富内涵,还包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党和国家工作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具体结论和方针政策。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构成“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时俱进就离不开艰苦奋斗;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离不开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在新的世纪,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振兴中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践行"三个代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讲.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创新的杰出成果,有其科学的创新方法论,主要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思考党的建设;着眼于根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代表"标准的辩证统一;通过科学的概括和综合实现理论创新.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方法论,对于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而且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和水平的根本尺度。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  相似文献   

17.
刘光勇 《理论界》2005,(3):12-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各项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按"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的新形势、新特点,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着重探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科学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它对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相似文献   

20.
于淼 《理论界》2004,(4):144-144
在人才的素质中,政治素质是首要的素质。高等学校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应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成为贯彻“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阵地。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教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要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研讨,使教师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是我党立足于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