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安宅先生和他的老师张东荪先生是中国最早关注和提倡西方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学者。1938年,李安宅翻译出版了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即今日所见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的第五编,紧接着就去了西北藏区作调查。这部译作于1944年重新出版时,李安宅先生在前言中说道:"即在社会学范围以内,我国社会史,社会思想史,不都需要努力建设吗?知识  相似文献   

2.
宣统<盐井乡土志>在汉文史志中最早记载了在西藏盐井定居的么些人及其来源和迁入时间,文章对此作了介绍并考证其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宣统<盐井乡土志>的记载,对于纳西族历史研究和滇藏毗邻地区地方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堃曾经评价他的老师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在宗教社会学方面是继涂尔干、莫斯之后法国社会学派的第三代领军人物。葛兰言曾研究宗教社会学,但他从未明确给出他对"宗教"的定义,甚至在《中国人的宗教》①当中,也没有界定何谓"宗教"。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今天,互联网作为一种开发、利用、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各类网站已达67万之多.人们对互联网也不再陌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而言,人类学对于互联网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互联网能否纳入其研究视阈意见也不统一.<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以.下简称<天涯虚拟社区>,刘华芹著,30万字,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周大鸣教授主编的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都市与乡村社区研究系列"的一种)是作者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成的一部人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王铭铭 《民族学刊》2010,1(1):5-11,161
作为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言因其学术旨趣与英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迴异,使得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尽管他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其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社会学理解,然而即便在中国社会科学界亦鲜有人追随之。分析个中原因,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学侧重现代社会研究的趋势,以及在观念方法上忽视中国传统,追求西方英美模式,强调所谓"科学的东方学"的取向。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了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在理论发展方面鲜有原创性的贡献,而重新认识葛兰言的研究对突破这一局限是极具启发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10日上午9点,首届"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多民族人口、文化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201教室正式开幕。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地木拉提·奥迈尔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建民教授、大连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张欢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表示我们的欢迎和感谢。这就是对各位光临参加"2014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届论坛顺利召开作出贡献的承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评论》编辑部等单位及其负责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自2001年起郑先生受聘担任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起受聘担任我刊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那段沧桑的日子里做了许多事.1935年夏天,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一同前往广西大瑶山研究瑶民生活,到冬天,在山里遭遇不幸,王同惠未获生还,费孝通负伤,在广州治疗之后,1936年夏天借养病之机在家乡调研.该年秋天,费孝通把所获材料带到英国,在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其名作<江村经济>.1938年,费孝通取道西贡进入云南,得到中英庚款资助,在该地开始研究工作,在"魁阁"创办社会学工作站,致力于"类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