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28):27-27
近日,中国统计学会发布了《综合发展指数研究》课题报告。报告使用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个方面45项指标,涵盖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科技、民意等领域。测算结果显示,31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自2000—2009年大都呈现向好的趋势。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 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 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恰逢其时,全国呈现出从以往东部地区“单极突进”向四大区域“多轮驱动”转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生调查2018综合研究报告——新时代的民生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各领域民生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满意度总体不断提高。从"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各年度的调查结果看,2013~2017年,城乡居民对于生活整体满意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的比例均保持在90%左右的高位;对未来的信心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2016年及2017年连续上升,2017年对未来"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和"一般"的比例达到90%。同时,城乡居民对民生各领域的满意度总体不断改善。其中,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和居住地环境的满意度得分提高较快;就业、住房、社区公共服务、司法公正、交通等满意度得分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政府服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满意度得分稳中有升。特别是,随着食品安全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民生短板得到切实加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民生关切和诉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家庭生活的关切点中,排第一的是收入水平,选择比例为29.2%,较2016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其次是医疗服务,选择比例为12.2%,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住房和养老并列排在第三位。对于社会环境的关切点中,排前两位的仍然是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尽管2017年城乡居民对这两个领域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治理仍然是城乡居民的强烈诉求;改进交通出行位列第三。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养老保障、政府服务等领域,广大群众都有一些具体的关切和诉求。从民生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各省份不同方面民生指标改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生活指标区域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但缩小的幅度在降低;公共服务方面不少指标没有延续均等化趋势,发达地区改善得更多;公共安全方面,部分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更加明显;生活环境方面,东部沿海和东北部分省份的改善程度较其他地区更加显著。在新时代,需要在科学把握城乡居民民生满意度、民生关切点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具体民生诉求,着力解决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探究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过程,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及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均呈逐渐提高趋势,高效率省份比重逐渐增大,低效率省份占比逐渐减少;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总体差距呈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距逐渐缩小,而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四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间差距均呈缩小趋势,医疗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东部和东北地区基本无极化现象,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年份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存在显著且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技术人员占比对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存在显著负向直接作用,等级医院占比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而人口密度和老年抚养比的正向直接作用与溢出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年多来,新开工建设36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7):26-26
2013年2月,中国统计学会发布了《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报告》。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大方面,共42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蓝定香 《决策》2013,(12):66-68
县强则市强,县强则省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辽东半岛等区域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百强县.然而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中国西部许多县则不可能再仿效东部地区“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子.那么,如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增强西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呢? “西部绿谷” 西充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属于典型的丘陵区农业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五所"目标的提出,主要着力于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全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低民生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在"三大经济圈"地区,在总体实现"五所"要求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分配、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由"五所"到"五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文本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栋生 《领导广角》2001,(5):14-14,13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至今尚未走出工业化初级阶段,有的省(区)还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65%、86%和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14%和28%,比东部地区低59%、26%和48%。这些差距,是西部区域经济规模有限、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20,(1):7-7
从城市排名来看,深圳一马当先,杭州、广州分居二三位,南京、武汉、苏州等城市排名相对靠前,这些城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生态良好,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地区分布来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态势。在前26名城市(创新能力指数超过60)中,14个城市位于东部地区,18个城市位于南方。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30-31
正与粤、苏、浙等经济大省相比,山东这个以"大工业、大农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未来山东要保持竞争力,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也是关键因素。"两区一圈一带"框架是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发挥东部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推动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激活和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力促全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上半年,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部分地区出现了背离新常态的"非常态"现象,背后隐藏着值得警惕的深层次问题,亟需差异化的政策举措加以解决。把脉"非常态"断崖式下滑忌用猛药从上半年各省份GDP增速排名看,除北京和上海外,对重工业依赖程度较高的东北三省和压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山西两省,增速排名垫底,出现了所谓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3):26-27
中国中小城市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8.9,比2012年提高了0.8。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28-29
近年来,我国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省市工业园区实现产值已占到本区域工业产值的5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引导工业园区发展.工信部进行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评比。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62个产业基地入选名单.这些示范基地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东部地区29个、中部地区16个、西部地区17个。就单个地区而言.上海、江苏和四川三地获批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30-31
为了全面平衡民生发展、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施旨在全面提升民生发展的治理模式,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首次对外公布了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的民生指标体系.以及民生指数的测算结果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京浙沪民生指数排名位列全国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