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保华 《经营管理者》2013,(22):221-22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通信运营商能否冲破传统模式,根据市场要求和用户需要革新组织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对于通信运营商的组织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通信运营商组织模式概述,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通信运营商组织模式的要求,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通信运营商组织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让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等直面短兵相接的竞争。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收入增长机遇、实现管道经营的智能化,是目前国内运营商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转型期间的发展模式,针对中国移动公司互联网基地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若干探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行业的生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电信运营商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网络压力不断增大,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上网业务收入上升,但是并没有与流量增长同步;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电视等多种增值业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遍地开花",但这些业务品牌效应不足,用户规模相对有限;苹果、谷歌等传统IT和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App Store和谷歌应用商店等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第三方应用,而这些服务均绕过了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局,管道价值日益萎缩,管道服务水平备受诟病.  相似文献   

4.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方式、使用习惯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也让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变得与过去不同,传统的侧重售后的服务渐渐无法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因此运营商需要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呈现出的新特点,积极应对服务新挑战,给用户以更好地服务感知。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服务呈现的新挑战1.客户视图一站式服务需求明显增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客户使用的各类通信业务越来越多,特别是客户黏性更高的融合业务的推出造成以客户视图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增长明  相似文献   

5.
谭斌 《经理人》2007,(4):62-63
着手机功能的齐全,手机的增值业务已经进入一个多媒体时代,而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手机游戏也迅速由单机版向手机网络游戏过渡。目前,手机游戏作为手机增值业务的亮点,已经引起了国外运营商的高度重视,手机网络游戏甚至成为运营商未来移动业务的“杀手级”应用。在手机游戏领域,日韩的移动运营商和手机游戏提供商早己积累了大量的游戏运营和游戏开发经验,而欧美各主要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适合的运营模式,全球手机游戏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渠道的建设,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将电子渠道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电子渠道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主营销渠道,论文研究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变,并分析三大运营商电子渠道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移动“彩信”业务为背景,对移动互联网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下,移动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进行联合,共同决策网络建设规模和产品的销售价格,收入共享契约可最大化供应链的利润,并实现移动互联网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3G的机会有多大?自从3G发牌后,移动电信运营商、移动技术提供商、手机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一时新闻热闹非常。同样时隔20年,华为终于夺回主场优势,等来了在中国市场重排座次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浅析3G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技术催生新媒体的诞生当前,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日趋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爆发的趋势。正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被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为3G技术,是目前移动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支付在中国起步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处于传统支付业务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由于进入较晚,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更是遇到了来自通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制约因素作了系统性的描述,进而通过系统分析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银行进一步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从电信重组后,电信服务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浙江中通通信有限公司作为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如何紧紧把握电信以及其他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接应中国通信服务提出的"CTW计划"调整发展战略,全面做好支撑服务工作,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的角度,从电信重组改变中国通信领域未来的发展、通信服务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提出了作为电信服务企业的公司发展四点战略思考:公司应进行业务层面的整合;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应牢固树立第一层面的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地位;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第二层面业务的发展力度的同时,带动第三层面的研发力量;服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智能通信终端的现状及特点,智能终端对业务发展的影响以及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智能终端进行了论述,智能通信终端是通信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通信终端的宽带化、移动化、多功能化、开放化和个性化是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智能终端必将成为未来电信运营商盈利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步伐的决定。IPTV业务成为了通信运营商现在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增长点。考虑到与传统的宽带上网业务点对点的流量模型不同,IPTV业务的流量模型是点对多点,因此需要在承载网络中引进组播技术。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21):37-37
成都:国内首份移动互联网人力资源调查4月10日,国内首份移动互联网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成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报告》发布、企业500家从业人员2万《报告湿示,经过近一年的推动,成都已聚集移动互联网企业近500家,从业人数约2万人,覆盖移动通信研发、应用服务等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15.
陈颖 《经营管理者》2013,(29):236-238
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现实意义上的主要新增市场以及理想意义上的未来战略市场,校园市场价值不断被放大,引起运营商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以"90后"年轻人为主体的校园市场更受运营商的重视。本文以中国移动为例,着重分析了校园市场的特点,学生群体的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特征,利用市场细分、精确营销、可持续性营销的原理,从业务和促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2004,(3):82-82
春节期间,不少消费者在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印有“全球通”标识的手机。原来这几款“全球通”手机都是中国移动通过手机企业定制的,只是贴上了“全球通”的标志。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为什么要卖移动牌手机,您是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  相似文献   

17.
许锋 《经理人》2006,(9):24-24
传统电信和传媒网络运营商划地为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信、传媒和新兴互联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三者逐步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电信、传媒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电信传媒(Telemedia)时代开始形成。技术驱动融合标准的互联网协议技术(即InternetProtocol,IP)、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的出现,使得语音、数据和视频,以及不同媒体终端(手机、PDA、电脑、电视、DVR等)的无缝整合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电信和传媒业务的融合。在IMSSIP业务支持下,手机用户不仅可以在移动状态下通过GS…  相似文献   

18.
4月10日,国内首份移动互联网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成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报告》发布。企业500家从业人员2万《报告》显示,经过近一年的推动,成都已聚集移动互联网企业近500家,从业人数约2万人,覆盖移动通信研发、应用服务等业务领域。最高年薪110万技术类人才比肩高管  相似文献   

19.
陈龙 《决策探索》2009,(12):45-46
一、新技术催生新媒体的诞生 当前,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日趋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呈现出爆发的趋势。正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被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为3G技术,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新发展与应用,实现了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与信息连续交换。随着我国3G牌照的正式下发,  相似文献   

20.
辛欣 《经营管理者》2009,(15):114-114
随着3G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移动运营商基于自身的优势,正利用IM服务进一步促进自身向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并在客观上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本文以中国移动飞信业务为例,通过分析即时通信业务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试图对IM业务的前景做出预测,继而研究其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