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2.
更少地生产与消费,更好地生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异化消费加剧全球生态危机,高消费非但没有使人们获得预期的幸福,反而破坏了人的健全发展.因此,对当代人来说,少而好才是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原则.放弃过度生产和高消费,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是人们更好地生活的必然选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观点对当今中国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进行批判.尽管他们没有真正定义过意识形态,但他们的意识形态批判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对意识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论述改变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补充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对基础上构建了意识形态批...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西方现代化后果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的,它揭示了西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背离、文化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社会发展的不和谐现象,指出这种不和谐主要源自于西方社会制度的不正义和以资本为基础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提出应该从社会宏观结构和人的微观心理革命两个向度进行变革,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伦理。本文最后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院化;追踪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的脱节。解决上述三大问题的关键在于:确立把服务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实践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和归宿;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版块分别研究;实现追踪研究和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从科学批判走向社会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晚期现象学将生活世界理解为一种普全的视域,并以此作为科学批判的基础。自此以后,生活世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哈贝马斯在批判吸收现代语言哲学的成就基础上,实现了生活世界理论的语言学转向,并使它成为解释和批判现代社会的视域。 相似文献
8.
许茨把现实(现象)世界视为一个文化世界,又把文化世界的总体视为生活世界,进而又把工作世界视为生活世界的核心。这一进展有其内在的思想运行逻辑,也有其外在的文本表征。其还原方法、意义理论、主体间性理论、意向性理论都建立在工作世界基础上,这就在意识哲学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走向工作世界的文化世界理论体系,这是肇始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的一种新进展,也是当代文化世界哲学的一个新走向。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世界观教育的真实根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历史条件下的世界观教育,都在自己设定的基础和目标之外有一个最终的真实根基,这即是唯一现实的、直观的生活世界。它以不可辩驳的原初自明性、最终有效性和终极目的性将自己奠立为世界观教育的真实根基,对世界观教育发挥着既无法替代亦无法超越的决定性作用。世界观教育真实根基,显明要求一种朝向生活世界的世界观教育,一种朝向生活世界的自觉世界观的培育。这样的世界观教育必然从生活世界出发,对世界观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基础设定进行合理的调校。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曾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中国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历史追溯,可以发现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立场、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深厚内涵以及在西方社会历史中的特定背景。由这样几个特定的历史维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语境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不断被深入探索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思想界受到的多样化关注以及在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下深远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马”美学研究是上一时期“西马”美学研究的持续和拓展,不过,由于语境变异,新世纪“西马”美学研究呈现出独特的走向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尹冬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2):14-16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运动,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熟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从两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环境恶化的联系。生态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暴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是面对现代性的危机,胡塞尔坚守着理论的纯粹性,对现代社会理论危机的根源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海德格尔则以实践的态度面对危机,对人(此在)的在世界结构做出了深刻地分析,但是由于他们都秉承着理论或者沉思优于实践的传统,故而都未能对政治的世界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只有阿伦特,直面这样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领域,并为之提出了具有洞见性的主张——恢复公共领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政治,担负起每个公民应负的责任,从而使我们在迷茫与彷徨中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亦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反思上面,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更是离不开对生活世界的反思和批判.那么如何立足现实,反思生活世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活力,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阶级革命的宏大叙事层面论述日常生活,但他们建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地基之上的生活哲学,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转向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重视社会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日常生活的文化中介功能。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批判性思考日常生活,将社会主义革命导向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微观领地。不管是卢卡奇、葛兰西还是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都带有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特征,强调文化变革,充分体现出文化政治的理论与实践倾向。 相似文献
17.
冯姝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1):1-4
科学发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现和方法论,浓缩了时代发展精神的精华。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其要旨;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自觉性、坚定性和实效性,达到治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但当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向度的不周全诠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尚未拓展到生活世界的总体层面,即日常生活领域和工作世界的综合视野,进而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效应。为此,从总体意蕴、本质规定、媒介系统、主体结构四个向度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科学蕴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就生活世界研究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路径的独特性在于站在了一种抽离性立场上,将生活世界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视对象和单独的研究客体,放在宏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结构中加以分析和考察。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生活世界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体现着历史,人又构成了历史;历史为生活创造前提,生活又是历史的延续;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是历史的世界向人显现的方式,在时间的维度上,作为人之生存生活环境整体的世界就表现为世界的历史。在大的历史图幅之中,可以将生活世界的历史结构与历史类型划分为自然生活世界、物化生活世界、数字生活世界与自由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历史演进伴随人的生存样态和人与世界关系模式的改变,每一种生活世界都是在对前一种生活世界的批判与扬弃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导致生活世界变革的动力性条件在于人与世界的结构性张力以及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状况。从根本上讲,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变历程是人的历史性的体现,生活世界的历史辩证法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