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中美轮胎特保案透析WTO框架下特别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在特定的过渡期内对特定成员的进口产品采取具有特定性和歧视性的保障措施.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特保措施,缺乏事实根据,违反WTO规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美国轮胎业业绩下滑和就业减少不是中国轮胎出口所导致,而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和自身产业转移造成的.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将对中美贸易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中关两国经济利益,并产生扩散效应,延缓全球经济复苏.为此,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重组;积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对能源转型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矿物引起了拜登政府的重视。目前,拜登政府已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关键矿物的战略安排。对内,促进开发,重建矿物加工能力,推动关键矿物的循环利用与技术创新,为关键矿物相关产业提供信息与制度支持;对外,同作为关键产区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工具推进关键矿物的国际合作,打造“关键矿物俱乐部”,积极制定关键矿物行业标准,排挤中国在供应链内的生存空间。拜登政府此举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地缘政治影响。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可能会转移,关键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会受到影响,关键矿物的全球治理会愈发复杂,美国对华竞争边界将被拓展。为此,中国应该出台相应措施以应对当前国际能源转型。国内层面要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增强本土供应能力;在国际层面积极发挥优势,提升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同关键行为体发展良好关系,积极争夺关键矿物相关产业的定价权与标准制定权,促使其回归关键矿物本身及其全球治理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暴发加快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进程。对严重依赖海外资源和市场的日本而言,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日本政府加大了对供应链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并强化了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鉴于日本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以及此次供应链安全保障政策调整中的价值观取向,日本在供应链安全保障领域的新动向和新调整将给亚洲区域生产网络以及中日两国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来深远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家间的积极相互依存问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长期的、稳定的国际合作需要国际制度来提供保障.然而,全球体系层面的国际制度性公共产品存在着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易为体系中的大国操控等诸多缺点,不适用于解决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区域治理即以区域制度保障下的区域合作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是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种更有效的选择.区域制度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地区针对性,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摆脱全球性大国对公共产品的操控.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5日,欧盟公布了对华皮鞋反倾销案终裁结果:从10月7日起开始征收16.5%反倾销税,征税期限二年。此举在中国、欧盟乃至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皮鞋行业以及中欧鞋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缺乏客观公正性,具有贸易保护色彩,很大程度上也与我国产业自身缺陷有关。中国鞋业应借助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力量,积极应对,并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和国内出口法律的规定向苏联出口一批数控机床。由于该设备有助于提高苏联核潜艇的反侦察性能,美国遂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推动日本处罚东芝机械和强化出口管制。但这却导致东芝机械等企业中断对华技术出口与合作,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为此,中国同日本进行近一年半的交涉。交涉进程受到冷战期间美国严控东西方技术贸易政策、美国对日政策和日本国内经济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中日技术贸易的认可和中、日经济发展的各自需求,推动中日双方最终达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余莹 《太平洋学报》2011,19(6):51-60
从国际粮食贸易规则演进过程看,《国际小麦协定》作为一种政府间粮食贸易合同,因无法满足多重政策目标而不得不转变为粮食贸易信息交换平台,西方粮食大国作为粮食出口方,不具谈判优势,但能够主导GATT/WTO粮食贸易规则在其粮食战略下制定。本文认为,中国在未来国际粮食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应重点关注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并积极参与区域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耀眼成就,但有关是否实现外贸及产业升级的争议一直在进行.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其出口制造业产业升级既表现出了自身特征,也具备全国的共同特征,即浙江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增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在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生产深度继续保持或有所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外贸竞争力较强,出口复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但是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深度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充分利用好国际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碳时代中崛起:新兴大国赶超的可持续动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太平洋学报》2012,20(7):63-71
在“碳时代”中崛起是新兴大国赶超过程的大背景,如何增强崛起动力的可持续性,是新兴大国赶超发展过程中亟待思考的战略问题.全球气候变迁问题推动并形成了以“碳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格局,使得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博弈,日益集中在如何建立“碳责任”与“碳实力”之间的平衡上.“碳时代”仍然是实力政治,但实现崛起过程的绿色化,有助于新兴大国的崛起方式更能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获得应有的发展权.“创新型增长”战略有助于实现产业低碳化,增强新兴大国的碳实力,对外大力发展“碳外交”,减少阻碍赶超进程的国际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二震  戴翔 《阅江学刊》2024,(1):115-125+174-175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出现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模式难以为继,亟须转向更高水平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以开放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倡导文明互鉴,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机会更加均等”和“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平利用外部资源,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等优势矿产影响全球市场。三个国家间矿业彼此依赖,博弈共存。俄乌冲突冲击矿产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剧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推动矿业金融治理格局演变,深刻影响国际矿业市场演化进程。俄乌冲突初期,区域矿产资源供应链中断,部分矿业开发停滞,矿业市场预期调整,矿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伴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与扩大化,西方与俄罗斯的制裁及反制裁持续推进国际矿业市场贸易格局和结构变化,进而引起生产格局和结构转变。美西方与俄罗斯矿业合作裂痕扩大。欧盟寻求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加速与俄罗斯能源“脱钩”,与美国能源贸易额急速扩大,石油和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下降,“双碳”目标出现逆流。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成本增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创下历史新高,全球“双碳”目标实现成本提升。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能源资源矿产多边谈判,推进全球矿业开放和公平治理,保障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相似文献   

12.
周金凯 《日本学刊》2020,(1):138-158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中日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3 2 51亿美元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份额为 1 8.7% ,达到 60 8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两国的贸易数额巨大 ,分别对两国的贸易格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中日产业间及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于两国今后的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贸易活动的主要理论探讨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利益理论认为两国若实行完全专业化或局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 ,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向世界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兼具国际展会、公共产品和政策宣示三重含义。通过对前三届(2018—2020年)进博会的追踪研究发现,它的内外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作为国际平台,进博会对内有助于促进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方案,进博会对外有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引领国际经贸发展潮流,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未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全球视野,着力强化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建立放大进博会内外溢出效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建交30年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合作模式由传统贸易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技术贸易为主导的新模式,当前已经处于重视技术贸易的阶段。半导体产业是当今世界代表性的战略性产业,中韩两国在该产业领域经历了由加工贸易合作逐渐转变为国际竞争的角色变迁,并带来了良性的正外部性循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韩两国需要加强全球供应链合作,在各方面的商品和技术贸易领域实现互补性合作,加强上游领域的研发创新合作,进而提高高附加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6):72-74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一直是国际发展与合作的趋势所在。"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经济共同体,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切合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初衷。同时,《海商法》历经修改,在我国航海贸易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据此,文章讨论了《海商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中的事前事后保障、人员货物保障、对内对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刘洪钟 《日本学刊》2023,(2):99-127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秩序变革、新冠疫情以及东亚经济再平衡调整,都成为东亚供应链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主要大国均加快了供应链调整步伐,在增强本国供应链效率性、完备性的同时,通过向东盟转移以确保供应链安全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中日供应链的调整不仅有助于东亚“三角形”供应链的形成,更有助于推动两国供应链合作的转型,两国供应链合作重心将由以中国市场为主向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提升中日市场合作层次并重转移。与此同时,中日供应链合作依然面临来自美国因素、日本因素以及其他东亚域外因素干扰的挑战。对此,中国需要加大开放力度,继续夯实和强化中国在东亚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并努力持续深化中日供应链合作,以确保东亚区域整个供应链的有序重构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中国的"稀土新政"引发了全球对稀土的关注,开辟新的稀土生产点和供应链成为全球性问题。除欧盟、俄罗斯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外,日本政府不仅明确了稀土的国家战略储备矿产地位,而且确立了稀土保障制度四大支柱。美国政府则对1998年停止执行的国家稀土战略储备制度进行了检讨,并宣布从2012年起恢复国内稀土开采,同时拓展中国以外的稀土供给渠道。而中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解决无序开采、环境破坏和出口定价权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与食品安全变迁的基础上,以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和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提出在全球食品安全背景下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增强中国食品安全、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树立中国良好贸易形象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性城市,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国首都政务服务保障要求有所提高,首都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新手段,但北京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国首都外交外事活动日益活跃,重量级国际组织及其总部数量少仍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短板;科技革命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但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仍然不足。为此,在全球化语境下,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当以首善标准提供大国首都政务保障,围绕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升级,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服务大国外交,瞄准国际前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