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要求和目标定位,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过程。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民主的发展道路、本质属性和推进路径。在党的领导下,在民主之路的探寻中,实现了民主从价值理念向制度形态的转变;在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中,构建了完整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民主实践的推进中,保证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下,以党内民主建设为引领、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依托,推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优化。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解决了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真谛,明确树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衡量标准,系统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实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探索、实践、发展民主过程中的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中国化发展的集中呈现,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新时代中国民主现代化建设成就而对中国民主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最新概况和最新表述,塑造了中国民主的新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完整的制度依托、程序保证和参与实践,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4.
跳出民主的西方话语中心论,中国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启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社会先发优势,垄断民主的解释权、评价标准、议题设置,形成民主的国际话语霸权。与此同时,由于西式民主实践的异化、理论的固化以及民主价值的虚假性,致使西式民主遭遇失实、失效、失信的话语叙事危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国际传播场域迎来新的话语机遇期。比较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价值优越性、实践优势性、话语优质性上实现了对西式民主话语的多重超越。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比较优势,需从提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国际自信、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体系、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国际传播着手,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党的十九大以来,该研究主要聚焦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制度构成、显著优势、话语体系、话语权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并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学术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宝库,提升了社会主义民主国际话语权,也为民主理论的多元化阐释提供了分析视角。但仍存在理论概念有待明晰、现实关切尚有不足、方法视角亟需优化等研究局限。基于此,在后续研究中应立足人民民主新内涵,持续丰富理论议题;立足未来发展新征程,逐步构建方法体系;立足中国民主新实践,全面延伸观察视角;立足人类文明新视界,广泛拓展分析场域;立足民主话语新构建,着力提升话语自信。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仅具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体系,而且具有完整的民主实践链条。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结构谱系中,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之间相互配合,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环节之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全方位、全过程、持续性地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活动提供了重要渠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质、民主与集中、民主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有机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社会主义民主,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又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全面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开创了人类民主实践的新形态,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其政治优势;“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是其制度优势;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其实践优势。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创新的国家治理制度安排,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意收集、民智汇集和民意表达创设了优良的制度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通过严格、规范和完整的程序链条设计,形成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五个环节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程序需要守住民主选举程序关口,同时构建民主参与运行的程序体系,寻找理性共识指引民主协商推进机制,借助纠错纠偏方式创建民主监督的发现机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运行程序中,需要高度关注民主价值理念、制度和程序机制的统合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制度体系,确保人民群众民主权利能够得到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当代体现;从历史维度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百余年来民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全新课题;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式民主对外传播话语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创造性发展了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兼容和合等重要思想;从制度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坚实的宏观制度体系支撑,又有不断完善的具体运行机制,人民群众对这些制度的认同正在不断增强。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五个维度的生发逻辑,对推进新时代人民民主事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被总结命名为“全过程民主”或“全过程人民民主”。[1]对比西方民主实践,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西方民主理论的逻辑缺陷与解释困境是什么?基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以及相关理论所发展出来的新民主理论应当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普遍的解释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探索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克服了西方简单票决民主的诸多局限,基于全过程逻辑重塑民主,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实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民主,并且通过民主理论和实践创新而使人类民主意识、民主制度、民主过程等赋予了新的内涵,丰富了人类政治意识文明体系、政治制度文明体系、政治行为文明体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新征程中,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优化民主实践、完善民主理论、坚定民主自信,经由改革创新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生机和活力,创造政治文明新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中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根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强化制度保障,实现“民主全方位覆盖”与“民主过程有序,结果有效”的运行目的,始终将人民民主贯彻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全面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优势和发展方向,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征程,也必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发展。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学界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探索的新进程。其间,学界主要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界定、如何生成、如何评价以及如何保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抑或争论,着重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甄别和廓清了相应议题的核心和实质。当前研究呈现以国家民主政策为主要导向、以宏观价值层面为主要视角、以理论规范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政策语言演绎为主要路径、以自主话语体系为主要立场的基本特征。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学界应当从构建基本理论、丰富研究对象、开阔研究视角、拓展实证研究、优化研究路径等方面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民主是西方国家民主形态的主要呈现形式。西式民主以民主基本原理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践场域,在理论建设中表现出权力零和博弈的属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至上的原则;在实践运行中视民主选举为唯一形式;在民主治理上因资本与政权的利益勾连造成效能低下。相比之下,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党的领航力量,坚持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升华民主理论;在人民至上中巩固民主主体;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依托健全民主实践运行;以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化治理机制,实现高质量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系统性化解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展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为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突破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民主观的丰富和拓展。究其根源,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个特点:其一,在民主的价值取向上,强调民主“全过程”的主体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性;其二,在民主的道路选择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性;其三,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性;其四,在民主的实现机制上,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既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也是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强调人民民主的全程性,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生活的全域性、民主过程的持续性、民主流程的闭合性。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民主政治立法有待完善、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有待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民主政治立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构建系统完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民主政治新形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成果的理论升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特质体现在历史性、批判性、辩证性和体系性四个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党领导中国民主建设百年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具体的、历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和理论存在的逻辑矛盾和价值问题,超越西方民主对"多数决""竞争性选举"等民主核心内涵的片面理解,在手段与目的、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民主过程和治理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多领域、多主体、多层次地构建民主运行的完备制度体系,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既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对西方自由民主表现出真实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比较优势:真实性优势来自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广泛性优势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共识凝聚功能,有效性优势来自于民主全过程性带来的治理绩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具有更新了民主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提出了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新模式,以及给出了使自身永葆生机活力的答案等的时代价值,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直接体现了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而言,包含了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世界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守和赓续;从文化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紧随民主实践推进的方向不断迈进;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界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