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盛行着一种另类的恶搞视频短片,它们集聚着人们的眼球,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这一切聚成一种氛围,一种无法抵御无法抗拒的氛围,正在或即将形成一种新的娱乐文化形式。大众审美的位移与转变在传统的审美中,我们的“英雄”、“偶像”,都是形象高大,行为正派,并立下“赫赫战功”,对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而今天,“英雄”、“偶像”的标准似乎发生了光怪陆离的变化,一个完全异于传统审美情趣的群体正在利用网络无可比拟的繁殖能力成为众多青年人的偶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无名小卒,他们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女性作为"第二性",其形象通常是以男性的标准构建的。然而,李宇春和王菊作为近年来最具话题的女性代表,在《超级女声》和《创造101》舞台上,通过打破常规的表现,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同时在参与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女性也变被动为主动,试图掌握定义女性形象的话语权。本文通过分析李宇春和王菊的女性形象,指出其给中国女性形象带来的启迪与变化,旨在鼓励广大女性勇敢打破束缚,以女性的视角出发重塑本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墨斗 《现代交际》2006,(5):10-11
当工业社会让女人进入职场和男人一起竞争的时候,“超性别主义”就出现了。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人。人类学家认为,“超性别”是男女进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它让男性和女性的界限日渐模糊。现在,人们把一些具有性别色彩自勺指称,比如先生(Mr)、太太(Mrs)、小姐(Miss)等,一律统称中性化的“M”。由此,M的概念开始深入到各个领域:M服饰、M艺术、M沙龙……在职场上,涌现出大批不分男女的中性职业,即M职业,以及从事M职业的M女人、M男人。“中性”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工业社会让女人进入职场和男人一起竞争的时候,“超性别主义”就出现了。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人。人类学家认为,“超性别”是男女进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它让男性和女性的界限日渐模糊。现在,人们把一些具有性别色彩的指称,比如先生(Mr)、太太(Mrs)、小姐(Miss)等,一律统称中性化的“M”。由此,M的概念开始深入到各个领域:M服饰、M艺术、M沙龙……在职场上,涌现出大批不分男女的中性职业,即M职业,以及从事M职业的M女人、M男人。“中性”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与粉丝亚文化的兴起,由青年群体主导的粉丝公益成为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一抹亮色。文章基于对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的“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的经验观察,从心理动机、行动主体、活动领域、活动空间、资源动员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当下粉丝公益的主要特征,分别为:以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行为动机、多元化的行动主体、虚拟网络为主的活动空间、追随偶像或政策注意力的活动领域、偶像与社会的双重动员机制。在新媒体技术给公益领域带来结构性变革的当下,不断增进对青年粉丝公益这一新兴公益形态的现实了解与理论认知,对思考如何有效引导青年粉丝公益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值得赞扬;媒体在报道时总想挖出一些闪光的事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谁觉得真实的故事不过瘾,还要想方设法“建构”出一个更完美、更伟大的形象,那就是一种“歪曲”。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在这种过度“美化”的宣传中,失去了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来信     
”江西天悦超级女声的走红,是社会潜意识在技术进步和评选制度创新后的一次爆发。最鲜明的表征就是超女“粉丝”的闹市拉票和网络口水战。一场选秀游戏甚至吸引了“社会精英”们的倾情投入,这本身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概念所能厘定的。李宇春凭借350多万张选票成为中国第一个民选明星,恰恰说明了这点。“电信价格战对消费者“弊大于利”?信产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后,消费者对之充满期待,而“业内人士”和“资深专家”却“深感忧虑”:“如果缺乏监管,任运营商自行展开价格战,最终受害的只能…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至今,女性一直是版画艺术创作史中不可或缺的表现题材,女性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灵感,相较于男性题材所呈现的硬朗风格,女性题材往往凭借着细腻柔美的特点,温暖人心、陶冶情操。女性题材一直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艺术家追求的永恒题材。版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反映,且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也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探究分析不同阶段中国版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希望为版画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塑造出美丽、优雅、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朱钊 《现代交际》2010,(9):59-60
日本诞生了全球首位真正拥有自己声音与形象的虚拟偶像歌手,名叫“初音未来”。本文将从介绍“初音未来”的成名过程入手,展开虚拟偶像带来的关于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个人品牌代表一种信誉、一种鲜明的个人印记。姚明在自身形象塑造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姚明的个人形象即是:篮球、阳光、向上、直面挑战、英雄主义等。作为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体坛的巨星,姚明被媒体塑造成为中囡的民族偶像。  相似文献   

13.
魏晋六朝时期,乐府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题材作品。其中“怨女”的形象多处可见,其描写呈现出情感细腻化的特点,而原题材中的怨刺性则淡化了许多。由于悲剧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怨”在逐渐脱离了其自身的政治功能之后,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的审美范式,并逐渐固定下来。“怨”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实现了向审美性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性别的认识,只有两种选择:非男即女,男女有别。因而,免不了诸多的“二元”对照和冲撞,“男才女貌”、“阳刚阴柔”、“男主外,女主内”……总之,男人有男人的形象和责任,女人有女人的气质和职责,二者泾渭分明,非此即彼。所以,在以往的社会,偏离性别规定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今天,全球已进入一个“雌雄同体”时代,“中性”G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概念。尊重“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已经提出了“超性别主义”、“性转化运动”。随着男性和女性的界限日渐模糊,我们对具有性别色彩的指称,比如先生(Mr)、太太(Mrs)、小姐(Ms)一律统称中性化的“M”。  相似文献   

16.
杨国栋 《现代交际》2023,(3):83-86+123
“内卷”作为近几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的热词,不断地被解构、重塑,从而走向泛化传播,很多人被裹挟其中,成为引发社会焦虑的诱因。本文从概念、外延、泛化和异化四个方面分析“内卷”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机制,了解不同主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目的,探析“内卷”背后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作家梁晓声在《女人,美之树》一文中阐述“世界上的一切美,都首先是因为女人的存在而被发现、被创造、被欣赏的。女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首先的功绩不在于繁衍后代,更在于繁衍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些年,社会上掀起的各类“选美”、“选秀”热潮以及“超女”现象,让(?)和审美发生怎样的变化,女人始终都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刀马旦》和《女人不坏》这两部时间跨越二十年,同为徐克导演并且以女性形象为主的影片切入视角,分析导演不同时期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特点,看女性形象在这段时期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试图探究时代背景的变化对影人创作上的影响,挖掘创作来源,将艺术还原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社会主体是一种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比如在造词上,“遗孀”一词的意思为单身女人,它的字面意思为被男人遗弃的女人,显然对女性是不平等的。再比如在设计公共汽车扶手对,不考虑女性的身高水平。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女性时,肆意炒作,造成对女性的二度伤害,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谓“女性视角”。就是要摆脱男性文化的体系,更多地、更平等地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女性视角”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20.
侠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战国到魏晋时期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历代都有学者对“侠”进行诠释,但对于魏晋时期的“侠”关注则较少。战国时期的“侠”多信、义、勇,到了政权频繁更迭、社会环境相似的魏晋时期,“侠”则产生了许多变化:豪侠割据、群雄逐鹿,少年任侠,闾巷之侠仍然活跃。他们身上体现的“侠”的内涵特质丰富复杂:(1)继承了古代侠的刺客精神与胆识义气,(2)开始出现恣欲、任气倾向,(3)出现与魏晋风度有着相似的旷达、洒脱的豪气。这时期的“侠”,很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