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展现了强大的历史魅力,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财富。“三个务必”包含深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亦有牢固的主体性、鲜明的人民性、清晰的指向性与深刻的斗争性。现阶段,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个务必”思想指引必不可少。深入开展“三个务必”的思想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与历史自信;构建富有责任担当的执政党,开辟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新境界,是新时代坚持“三个务必”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这一提法具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方面,“三个务必”折射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文化逻辑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历史逻辑方面,“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现实逻辑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与发扬。“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保持执政党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对“三个务必”的学理阐释,有利于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永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指引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赶考”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执政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赶考”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缜密的“赶考”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从生成逻辑看,习近平“赶考”观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规定、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基因、根植于党破解“赶考”命题的百年探索、依托于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宏阔实践。从命题论域看,习近平“赶考”观包含了价值论、内容论、考生论、方法论、评判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逻辑架构,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考、考什么、谁应考、如何考、谁来评”等根本问题。从价值意蕴看,习近平“赶考”观蕴含着政党、国家和世界三重维度的价值指向,对中国自身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形成的重要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西柏坡精神的赓续创新。“三个务必”作为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优良作风、政治品格,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根本动力,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作风保障,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行动指南,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多重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是其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是其文化根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严峻性、解决“三个如何”之问的迫切性是其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的内在规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涵育,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更是新“赶考”路上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品质风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本领方法,三者是一个结构严谨、功能互补、指向一致的整体。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从加强“三个务必”的理论学习、提升相关能力素养和完善制度体系三个方面展开,确保“三个务必”在实践中见实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系统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是重要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是多重逻辑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从文化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坚持自我革命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体现了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重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思想,既是守正,也是创新,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看,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从现实看,是新时代“新赶考”的现实要求;从价值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深入学习和理解“三个务必”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思想,以制度确保“三个务必”思想贯彻落实常态化,有利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中始终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中心任务向全党发出的思想号召和政治动员。从理论逻辑上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从历史维度上来看,它是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启迪;从现实诉求上来看,它是新时代新征程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作为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合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三个务必”既存在思想理念的相对侧重,又展现出不同现实意义的深层互构,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特质和严密的逻辑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上贯彻落实“三个务必”,必须坚持整体推进、系统部署,以夯实信仰根基为基础,以健全制度规范为保障,以优化政治生态为支撑,使“三个务必”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意志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升华与拓展。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生态智慧为文化血脉,承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锻造而成。理论、文化、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2.
胡剑 《延边大学学报》2024,(1):5-12+142
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植根于文化发展历史的逻辑,它是对中华民族文脉传统的赓续与发展,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逻辑的顺承与展开,是对古今中外文化进程的认识与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理论逻辑,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学说、意识形态理论与文明互鉴学说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理论蕴涵。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实践,必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开辟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中开辟出崭新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统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局。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将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意义深远。政党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自然天成,其有独特的生成和发展逻辑。新时代坚定政党自信需要系统回答“何为政党自信”“政党何以自信”“为何要坚定政党自信”“如何坚定政党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定政党自信需要遵循政党认知、政党认同、自觉遵从和坚定维护这一循序渐进的生成和发展逻辑。以正确的政党认知为前提和基础、以建构普遍的政党认同为关键、以自觉内化的政党遵从为核心,以坚定的维护行动为目标构成了政党自信的生成与发展逻辑。新时代构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需要在政党认知、政党认同、自觉遵从和坚定维护的有机统一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面貌、品质和精神状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具有四重逻辑:它根植于中华优秀劳动文化中勤勉肯干、实干兴邦的文化逻辑;继承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理论逻辑;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程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实践逻辑.新时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升华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务必”的话语论断到“三个务必”的经典论断,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变”与“不变”的统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是依据我们党执政所处时代、执政面临形势、执政回答“考题”等不同问题的创新性发展;“不变”的是二者都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本色。全面把握“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及其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党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变化、国家发展和政党自身建设需要出发,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管党治党思想的深刻理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经验的总结创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路径和价值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学说,从系统性、矛盾性和辩证统一性上揭示了管党治党的哲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理论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尤其党的建设的实践决定了党的建设理论的宏阔视域和独特发展逻辑。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前提下厘清党的建设的理论视域,为此,要以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列宁建党学说为理论源流,以苏共亡党的教训和启示为理论镜鉴,以西方的政党政治理论为理论比较,以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治理智慧为理论延展。只有在宏阔理论视域中构筑党建理论发展的立体空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才能呈现出科学的、革命的、开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并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三个务必”和“自我革命”是习近平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理论解答。“三个务必”重要论断的提出,预示着在新时代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到“三个务必”的深刻警醒,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浓缩了百年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验。“两个永远在路上”,是新时代“三个务必”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两个确立”、“三个务必”和“自我革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两个确立”是百年大党给出的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最富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之问时作出的科学研判,其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逻辑意蕴。从理论探源看,其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题中固有之义;从历史探索看,其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实践的经验必然证成;从现实探需看,其形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现实应然指向。把握这三重生成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意蕴与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