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周振甫先生新著《李商隐选集》是一部对李商隐研究有所创获,学术质量较高的著作。周先生研究李商隐用力极勤。古人说:“著书难,注书更难”。商隐的诗歌文赋,多用典实,词旨隐晦,索解尤为不易。加之诗人在创作中大量运用讽喻、隐刺、比兴、寄托等艺术手法,若非博学敏求的选家万难措手。周先生诗学工底深厚,一生博极群书,著述宏富,出版过《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  相似文献   

2.
关于谢月兆生平的两个问题奚彤云谢月兆是南齐“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对后世颇具影响。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近人伍叔谠先生《谢月兆年谱》①及郝立权先生《谢宣城诗注》②已有初步考证。当代学者在伍谱、郝注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研究,如陈庆元先生《谢月兆诗歌系年》③,...  相似文献   

3.
杜牧是晚唐写七言绝句的能手。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推李益、刘禹锡;晚唐则举杜牧和李商隐。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杜牧的七言绝句,题材多种多样,写景抒怀,宫怨边词,咏史状物,无所不有。其中以咏史绝句写得最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 段玉裁先生是清代乾嘉学派的汉学大师,他的《说文解字注》又是名著,乃治小学者必读之书,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其中之一,是:以孤证作例,伤于武断。段注《说文解字》间有武断处,前人已有所指正,如今只择其中较为突出的二三事例,说明段若膺先生之不谦虚谨慎。他在注《说文》《牙部》“牙,壮齿也”时说:  相似文献   

5.
贵在创新     
文艺作品贵在创新,“道别人未道,发别人所未发。”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其不平凡的意义,“袭故而弥新,沿浊而更清”可谓佳作。以诗歌而论,意境贵在独创,许多古典诗歌至今还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其独特、新鲜的意境。古代诗中写惜别友情甚多,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碧空帆影,情注江流的境界,李商隐的《夜雨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内容庞杂、包容量极大的哲学著作,我们并没有期待孔子的《论语》会成为一部诗歌理论专论,但要认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我们却不得不以《论语》为奠基之作。一般认为,《论语》对中国文学艺术的理论有十分重要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辞达而已”说和“文质彬彬”说等。但如果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实际上,孔子主要是对诗歌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孔子的文学艺术思想,主要是以诗歌理论为其核心。霍松林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一书中就认为:“《论语》里多处提到‘文’、‘文章’…  相似文献   

7.
王烟生  苏忱 《江淮论坛》2005,(2):124-129
王蒙的文学研究和评论很有特色,不同凡响。他称赞《红楼梦》是伟大的混沌,与宇宙相通;对宝、钗、黛三个文学史上的典型人物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指出李商隐之所以为李商隐,李商隐之最最独特的贡献,在于他那些为数并非很多、意境迷离、含义曲奥、构思微妙、寄寓遥深的七律“无题”诗;李商隐身世的悲剧性,除了社会历史、派别斗争的原因之外,也可以从他的性格特点上找到一些根由。王蒙的人物评论,体现了一个作家兼批评家的“才、胆、学、识”。  相似文献   

8.
"朦胧"是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境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写朦胧诗的圣手,在李商隐留给后人的六百多首诗中最广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意境迷离,基调伤感,寄意深微,婉曲晦涩,具有一种绵邈隐秘的朦胧之美。李商隐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善用比兴、用典等创作风格是无题诗的朦胧多义的形成因素。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造诣精丽、富于暗示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科学,或者对自然现象的系统性理解与解释,在中国发生的情形常令人深感兴趣。老一辈学者如冯友兰,任鸿隽等先生,均有论述。比及英人李约瑟作《中国科技史》,“中国何以无科学”即成为史界纷纷扬扬的话题。一则以科学为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以为说“无科学”为耻,因此力证其有;一则以为科学乃任何文明发展之必然,而如以中国无科学,即大乖舛于其说,因此力图要问为什么。 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以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最精。其学传统既长,而现今又集十数优秀学者,贡献厥伟。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古天文,已引起很多学者注意,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诸学者用力最勤,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0.
赵毓民先生多年来于工余之暇,勤研老子《道德经》,1986年以来更集中全部精力,探索《道德经》奥秘,并撰写专书,数易其稿。拜读之后,颇受启发。用“中国古代的平民哲学”概括《道德经》真谛,确属独具慧眼,发前人之所未发,故乐为之序(以下简称《赵书》,中州古籍出版社即将印行)。  相似文献   

11.
古来注杜者号称千家,注韩者号称五百家,而注李者仅寥寥数家。此种现象,不仅早已为国人所不满,海外学者亦为之浩叹。美国研究李白的专家艾龙先生说道:“李白的诗歌是如此之多,而研究他的人却是如此之少。”(见《马鞍山报》1982年11月18日第四版简讯《美国学者艾龙谈李白》) 幸得这种情况已开始好转,近几年来研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可说是突飞猛进的。与之相应,李商隐研究也是成果丰硕,达到了学术史上的一个新水平。刘学锴、余恕诚二位先生所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便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此外,不少研究者依凭传统研究的深厚基础,采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别开李商隐研究的新境。可以说,当前的李商隐研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取得很大成绩的一个方面。然而,我们把这一课题放到更大的范围内来考察,放在世界唐诗研究的范围内来审视,则深感有关的研究不仅有待深人,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须待修正之处。本文拟对李商隐研究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3.
检各家有关《楚辞·远游》的研究著作,对“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句的“勤”字,少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于“哀”句下仅云:“伤己命禄多忧患也。”洪兴祖《补注》只曰:“此原忧世之词。”降至后世,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尽释“哀”句上下文,独“哀”句无释。而王夫之《楚辞通释》则以“斯既生人之大哀矣”释之。近人谭介甫《屆赋新编》号称賅博,于此竟告阙如。疏通“哀”句,关键在于弄清“勤”字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论宋词的感伤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学中写感伤,古已有之,并非来人的发明。《诗经》就有《采蔽》写戌卒羁愁,州e兮》写思妇闺怨等。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但他只是以“怨”作为诗的四个功能之一,并没有说非0怨”不可。宋玉的《九辩》则写贫士失意的悲怨:“坎摸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开后世怀才不遇的感伤诗的先河;而他在诗中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更成为中国诗歌“悲秋”的老祖宗,故有“宋玉悲秋”这句熟语。但从总的来说,汉代诗写感伤并未成为风气。《汉书·艺文志》说:“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仍然是哀、乐并提的。至…  相似文献   

15.
十年繁荣,修辞学领域里探索之勤,收获之巨者,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黎运汉先生要算突出的一个。胡裕树先生称他“用力至勤,成果丰硕”,秦旭卿先生誉之为“修辞学界的劳动模范”。十年间黎运汉先生成书十三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以及公关语言学等领域多有造诣。如此瞩目的成就,要归之于黎运汉先生开拓求新的探索精神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尤以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成为“诗家之途辙”,“古人之总萃”。后人衍其一绪,自可名家。李商隐得杜甫真传,比不上其影响深远广泛,但“衣被后世”,也是代代有人。固然,此种影响和沾溉,时续时断,或好或坏,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后代诗人学习他,或于时风上补弊纠偏,或在艺术上博采兼收,除宋初西昆体和清初崇晚唐形成宗派外,余皆吸取一二优长,融化生新,自创一格。他没有杜甫源远流长,但承传繁衍之一脉宗绪,始终不绝如缕。唐人别集杜甫、韩愈、柳宗元外,世人笺注之最勤者,也无如李商隐,清以来三百余年大约十余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是现当代中国学贯中西、融会古今,“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①的大学者,他在《谈艺录》②、《管锥篇》等煌煌巨著中,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古典诗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精到的阐析,而且“不蹈故常,绝傍前人”③,用自己的渊博和睿智,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其内涵,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理论的宝库。因此,总结、研究钱先生对古典诗学的阐析及其论诗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传统诗学的精髓,而且对于建构新的诗歌理论体系,促进今天的诗歌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钱学”这方面的研究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候人歌》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首原始诗歌,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初》: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歌辞只有一句:“候人兮猗!”但它却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最原始的歌唱中的歌词常常是同一呼声或同一言辞的重复。”通过反复“延扩”内容,加强表现力是原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外大量的有关论著中都可找到很多只有一句的原始诗歌。故《候人歌》作为一首完整的原始诗歌早已得到古今很多学者的承认:清杜文澜将它收入《古谣谚》,闻一多《神话与诗》、郭沫若《屈原研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它屡有称引。他们都充分肯定它的完整的诗歌性质,这是很富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的著名诗人。他写了不少《无题》诗,“清词丽句”虽为鲁迅先生所推崇,也为大众所传诵。然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以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嫦娥》一绝也如此,历来解释不一。诗曰: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考武则天的两件史实,前辈学者(特别是罗元贞先生)早有精论。兹再予以补证,以期引起世人注意。一、关于武则天扼婴之事在武则天一生中最令人愤恨、并为后世所齐声唾骂者,莫过于《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的如她扼杀亲生女儿、以诬陷王皇后一事。关于这件事,罗元贞先生早在1951年就指出纯属捏造。但论证较略,未引起世人注意。笔者完全同意罗先生的观点,并补证如下: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载有武则天扼婴一事,并断言该事为高宗“始有废后意”之根由。《资治通鉴》在永徽五年“是岁”二字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