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樊美筠同志在《文艺研究》1988年2期上载文谈美的本质问题,有很多精当的论述。她认为“美的本质问题仍然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理论优越性,就必须在美的本质问题上首先体现出来”。我认为这样的见解无疑是正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呈渐趋加强的态势。到世纪末 ,可以说已蔚成风气。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积极成果 ,以创造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论析了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的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对桑塔耶纳有关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美的定义)、审美分析(形式美问题、表现问题)乃至艺术分析等美学基本问题的阐释,本文均作了简要介绍与独到评析.本文认为,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方美学在20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美学中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解决。当前,国内美学界在关于美的本质讨论中,百家爭鸣,各抒己见。相比之下,多数同志倾向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个命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这条从实践观点出发去探索美的本质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个命题强调了美的社会性,强调了美的本质中包含着人的本质力量,这对我们揭开美的秘密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这个命题还仅仅只是指出了探索美的本质的正确方向和途径,其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果作为美的本质的定义来看,这个命題还不够完善,我感到至少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不一定都是美的。第二,美总是需要通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朱光潜、李泽厚、蒋孔阳、刘纲纪等理论家纷纷将研究视角转向马克思前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在自然的人化、美的规律等问题上进行了论争,试图从《手稿》中找到人道主义、人性发展和人的自由的论据,从而确定“美学热”的合法性存在价值。朱光潜、李泽厚等从“自然的人化”理论出发,建构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主体观与实践观。同时,也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热潮。理论家们认为审美不仅构成了主体实践的一部分,更是参与到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人的解放”进程。“美的规律”问题的探讨则完成了美学意识形态的自我建构和主体性美学延展的目标,成为人道主义思想在美学领域的深化。当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本质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以主体性为核心、以人学为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框架,从而具有知识分子文化启蒙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一方面要重视整理和吸收前人的美学遗产和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十分重视研究人们现实的审美经验和创造美的实践经验,广采博取,才能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作出新的贡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的根本方  相似文献   

7.
人学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 ,当然也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 ,没有人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那里 ,对人的研究不是从抽象的共同人性 (感性或理性 )出发 ,而是从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出发 ,从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总结提炼出人的本质 ,运用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 ,通过对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发展、充实的理论再现 ,最终达到一种具体的科学认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实践观念为中心,关注其新时期以来的深化和新变,可以揭示朱光潜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启发性意义。朱光潜不仅将"实践"理解为日常的物质生产劳动,还将艺术审美活动看作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的含义。新时期以来,朱光潜逐渐构建起一种独立的实践美学形态,他逐渐放弃从概念出发对美进行抽象定义的做法,转而关注具体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关系。但是,受时代与理论资源限制,他最终未能走出主客观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框架,未能完成美的现成论向生成论的正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反思20世纪新中国美学研究的收获与局限缺失,对于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呈反向发展的态势,其对立的分水岭是中国美学的"本质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本质主义"。新中国美学的重要收获是创建了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与缺失之一表现为始终围绕着"美的本质"转圈,导致研究视野狭隘,涉及领域狭窄,思想观念陈旧,研究方法单一和僵化,这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的评价。21世纪中国美学急需发展的是各门类的艺术理论研究。应当把"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方法同"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艺术与美学合流,把艺术的本质看作美的,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出发,论述了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是人创造本性的表现,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时间中的存在性决定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幻想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美学众多的理论维度中,李泽厚和高尔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把美的本质、美的生成以及美的呈现等问题都纳入到主体的"本质力量"及"主体实践"等范畴中,系统建构出一条从"美的本体"到"美的超越"的理论谱系。李泽厚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张扬、对"新感性"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体察以及"形象的自由"都给广大青年和普通大众以知识的启迪,呼应了人道主义和人性解放的文化启蒙。高尔泰将美的本源同主体实践进行联系,高扬了主体在美的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了"美"与"美感""自由"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不仅将自由看做是对规律的掌握,更是将其认为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从李泽厚实践美学对"美的本体"的追问,到高尔泰对"美的超越"的肯定,二人将实践本体纳入到美学研究和美学话语体系中,破除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理论窠臼,建立起从"实践"到"自由"、从"主体"到"审美"的逻辑框架,促使美学实现自身话语的延展和文化启蒙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 ,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 ,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 ,加以简约分析 ,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 ,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 ,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 ,加以简约分析 ,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美根源于实践.美的本质应该在人类实践中去寻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根本思想.这一思想最早形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然而如何理解美的本质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多年来,我国美学界其说不一.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释马克思《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美的主体性问题无论是在中外古代美学中还是在中外现当代美学中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如果偏离、歪曲、否定了美的主体性,那么,对美学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就不能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因此,为了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讨论更加中肯、更加全面、更加深化,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进一步讨论美的主体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模式的精神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内在地包含着"结合论"、"实践论"以及"特色论"的模式选择,这一模式强调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从中国革命实践出发,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形成符合中国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模式彰显出外生性、灌输性和民族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分析美学以语言清洗的方式对传统美学中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它主要是以两种方式进行的:(一)从语言与世界的对应关系及对美在语言使用中的析辩证明美的本质问题是个假问题。(二)美的本质要解决的是审美对象的共性问题。分析美学认为,美的本质处理不了这个问题,它应由“家族相似”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要正确理解美的本质问题,我认为需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 要建立真正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我们首先应该真正把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原理都真正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怎样的研究方法才算是真正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呢?这就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反复强调的四个字: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客观事实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把握其本质与规律,从而建立起我们的概念原理,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臆测、想当然出发,让客观事实来迎合我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客观事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本质,就是美。悲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美。我们考察悲剧的本质,应该按照马克思提出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思维的方法,以美的本质为起点,进而考察美如何展现为悲剧,悲剧如何体现着美,从而认识悲剧的审美特性。 美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认为,它包含着有意识性及自我意识性,追求自由的能动性、改造客观的实践性、以及存在方式上的合群性及个体性等具体规定。人的本质力量是从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属性,(据朱光潜先生考证,这里的“本质”一词在德文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马克思说:”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重大,它表明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和单纯经济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而应当把“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