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罗子山瑶族乡是茶山号子主要发源地之一,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相传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利,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故称茶山号子歌。  相似文献   

2.
千古流传的川江船工号子主要发源于我国四川和重庆,是川江地区船工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四川境内江河密布,险滩纵横,早年航运发达多以木船为主,勤劳的船工在抢险滩、搏激流、手攀岩肩拉纤的严酷环境下,边劳动边用说唱的形式即统一劳动的步调又表达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胸怀,形成了独具四川民族特色的川江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河航运机械发动船只替代木船,能歌善唱的老一代纤夫越来越少,川江号子面临失传的危机。川江号子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对川江号子这种音乐形式的探究和保护,是一项具有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千人歌来万人唱,千歌万唱歌唱铜;“一O七O”早完成,杠色喜报震四方。千歌万唱歌唱钢(僮族)~~  相似文献   

4.
茶山瑶,是金秀瑶族五个支系的一个重要支系,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人口达12547人,他们居住在一个神奇而古老的大瑶山寨。这里的瑶人吃苦耐劳,智慧和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大瑶山上开辟了自己广阔的田野,同时,创作了许许许多多的茶山瑶民歌,民歌体裁形式多样;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5.
千古流传的川江船工号子主要发源于我国四川和重庆,是川江地区船工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四川境内江河密布,险滩纵横,早年航运发达多以木船为主,勤劳的船工在抢险滩、搏激流、手攀岩肩拉纤的严酷环境下,边劳动边用说唱的形式即统一劳动的步调又表达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胸怀,形成了独具四川民族特色的川江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河航运机械发动船只替代木船,能歌善唱的老一代纤夫越来越少,川江号子面临失传的危机.川江号子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对川江号子这种音乐形式的探究和保护,是一项具有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们毛南人对山歌的嗜好,近乎于痴迷。每逢传统的喜庆佳节,唱歌的听歌的,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歌手们的歌声,象一阵阵轻柔的山风,吹落了挂在山顶上的晚霞;那一串串歌声,又把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牵上了山崖。毛南人不但节日要唱歌,恋爱、结婚唱歌,遗屋、上梁也要唱《造屋歌》,《上梁歌》,小孩出世“三朝”、“满月”要唱歌,给父母祝寿要唱《添粮  相似文献   

7.
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支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支牛耳朵.这是我家乡看牛孩子唱歌比赛时一首四句头山歌,健康、快乐、还有点谐趣,唱时听来真是彼此开心.原来作者是苗族还是汉人,可无从知道,因为同样的好山歌,流行在苗族自治州十县实在太多了.凡是到过中南兄弟民族地区住过一阵的人,最容易保留到印象中的有两件事:即"爱美"和"热情"."爱美"表现于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使用的材料,尽管不过是一般木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  相似文献   

8.
《嘹歌》文化圈包括今广西平果、田东、马山、武鸣四县地,《嘹歌》的文化中心在平果县,然后向周边县地辐射。平果县有168个行政村,其中有100个行政村约1300个自然屯唱《嘹歌》;《嘹歌》的主人公是平果县归德、海城等地人,《嘹歌》的最早创作和歌唱者也应是平果人;在平果县收集到的《嘹歌》歌本共有10多万,是目前所知拥有《嘹歌》唱本数量最多的县;平果县《嘹歌》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平果县曾是思恩府治所在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土家人与歌     
土家族人爱唱歌,逢人便唱,每事必歌。土家人唱着歌比拟自己的歌唱生活: 土家生来爱唱歌,/歌子好比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唱得一只牛耳朵。 土家人一生与歌相伴。谁家新生小儿,众亲友“打十朝”祝酒贺新生,歌声伴随他走上人生之路。妈妈唱摇篮曲;外婆教唱儿歌。自个儿学的词语能连成句子了,差不多就用歌词表达意思。十二三  相似文献   

10.
鱼有池塘鸟有窝,不挑场合是山歌。信天朦胧甩一首,四面八方有人和。地处湘西山区的保靖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几乎人人能唱山歌,人人爱听山歌,人人会品山歌。在这里,牧童娃唱守牛歌,谈恋爱唱结情歌,办婚事唱喜堂歌,起新屋唱上梁歌;问路寻人打山歌,夫妻对话用山歌,连公社书记做报告也要唱它几句……在这浩渺的歌海中,我们掬起一朵斑斓的浪花,捧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老歌的片断     
<正>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很小的时候听人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下边的词还没入耳,不觉间已醉了。有支歌,旋律随意慵懒如何水,配器是时钟似的提琴拨弦:“似水流年。浩瀚烟  相似文献   

12.
因为有了共产党北京是金子的宫殿,因为住着毛主席,北京更加光辉嗓烂。西藏是个好地方,因为有了共产党,西藏才如意吉祥。东方升起了彩虹三唱有了粮和面,四唱有了碗和锅,五唱有了新衣裳,六唱有了新被熬,七唱靡除高刊贷,,又唱不再受奴役,九唱不把鸟拉支,一卜唱当家作主多快活。唱了一歌又一歌,翻一身农民歌兑多,翻过恩人毛主席,再唱改革胜利歌。弃方升起了彩虹,彩虹架在西藏天牢;毛主衡乘着彩虹来了,幸语降到穷人手中。翻身农民唱甜歌着到青棵黄共产党镇导得好往年看到青棵黄,心里就翌慌,等到打完爆,袋里不留一粒樱。布达拉宫的金顶,为汁么格令…  相似文献   

13.
蒋军  袁林 《民族论坛》2006,(6):47-47
清塘壮族乡地处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面积37.56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人,成立于1984年9月,是湖南省唯一的壮族乡。清塘壮族大部分是元末明初由广西南宁、宾州、桂林、平乐、南乡等地迁移而来的,迄今已在这里生活了600多年,壮乡风情十分浓郁。一、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清塘壮族乡的壮歌丰富多彩,多在节日里吟唱,可以分为哭嫁歌、盘问歌、倒茶歌、叙事歌、生产歌、诉苦歌和情歌等许多种。其中以情歌最为优美、活泼。情歌分五言、七言两种,随编随唱,触景生情,音韵铿锵。唱情歌在壮乡被视为谈对象的必备技能,可以用壮语、汉语及地方方言演唱。唱壮歌…  相似文献   

14.
他和莫尾花     
彝族有句俗话说:“金丝鸟唱的是团结歌,莫尾花开的是友谊花”。大凉山就是个莫尾花的世界。满山漫野的鲜花、阿咪子的百褶裙、小伙子的察尔瓦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画面上,还有黄石同志精心栽培的莫尾花。  相似文献   

15.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16.
仫佬山歌     
仫佬族人民喜爱山歌,多少年来,山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仫佬山乡,到处都有出色的歌手,他们常常走坡对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每年旧历8月15以后,各地便开始赶歌圩走坡对歌。仫佬山歌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 “随口答”。这是一般山歌,歌词是在对歌时由唱者随编随唱的。主要在走坡、新婚喜庆、小孩满月等时候唱,平时在赶圩或劳动生产中也唱。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每首歌有4句或6句,每句通常为7个字。比如:“东村  相似文献   

17.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18.
"歌圩"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对唱山歌形式.大新县壮族"歌圩"在明清时代土司统治时期最为兴盛,以后历代被视为"风流圩"严加禁唱,但壮族人民歌圩情结深厚,屡禁屡唱.历史上,大新县有歌圩点70余个,目前只恢复7个,在一些没有恢复的传统歌圩点,每年歌圩日,人们仍在旧址上聚集对歌,重现其歌圩盛况.  相似文献   

19.
提起麻风病人,也许有些人至今仍心有畏惧。谁会想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歌。 1965年9月,县政府派遣我和古仁声同志去麻风村工作。从县城博凹出发,山路似线,绕得人精疲力尽,马铃叮当,敲得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秋风飞过,送来山歌声声,我睡意全消,啊,山歌的曲调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奔放。不过,唱歌人的嗓音有些沙哑,情调也显得很悲凉。赶马大哥说,是“癞子”在唱,大意是: “世上的人都说黄连最苦,我的先辈比黄连苦九分。逃脱了火烧、活埋和投河的命运,逃不脱冷冰冰的岩洞、雾茫茫的老林。”  相似文献   

20.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