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多数民族高校师范教育偏重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民族高校师范生在培养和发展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只有经过实践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师教学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中.因此,将微格教学法应用到民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慧琼  陈一铭 《民族学刊》2023,(8):148-155+170
师范生公费教育是由各级政府主导,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水平为目的的重要政策。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的重要预备力量,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自洽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证。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锚点在教师现代化。当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薄弱环节在民族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严重流失制约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扎根并促进民族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赋予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担当。具体来说,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意识的时代意蕴包括促进乡村社会在地化发展的社会使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使命,促进乡村教育高质化发展的教育使命。通过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现代化使命意识整体向好,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使命意识仍显薄弱、现代化认知存有模糊、教学过程出现“离地化”等问题。以向农性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以在地化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以自觉性为目标,提高自我效能等是培养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使命意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师范生数学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是民族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培养应围绕民族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来开展。培养模式有运用各种教育机会全面激发学生献身民族数学教育职业理想情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储备民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开展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教育科研活动,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的示范性,提高民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师音乐实习生蕴含着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潜力。本文从高师音乐实习生的角度出发,对其传统音乐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对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不足并给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为中国传统音乐与学校教育和高师音乐师范生的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唐莹  陈正英  薛桂娥 《民族论坛》2009,(9):43-43,57
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基础,与个体、群体的健康维护、健康促进息息相关。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们对少数民族村寨老年人群的健康信念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健康信念理论为框架,构建民族地区村寨老年人健康信念实践模式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师音乐实习生蕴含着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潜力。本文从高师音乐实习生的角度出发,对其传统音乐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对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不足并给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为中国传统音乐与学校教育和高师音乐师范生的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较之公立学校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但是自主性较高也对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发挥自身办学灵活性的基础上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室各大民办高校普遍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民办高校严抓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等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较之公立学校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但是自主性较高也对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发挥自身办学灵活性的基础上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室各大民办高校普遍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民办高校严抓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等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农村计划生育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中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部分。我们在分析文献资料和总结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实践时发现,各民族农民的生育行为往往有相当大的差异。那么,造成各民族生育行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生育态度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差异又是受哪些因素制约的?显然,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对于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目前国内还缺乏对各民族生育心理的跨文化研究,使得人们对民族生育心理、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多种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受损。积极心理学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心理积极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交往行为理论为途径,提出了从改进教学"交往"、塑造学术"交往"空间、增加与社会的"交往"三方面入手,增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幸福感,实现其心理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多样性是一个多层次构念,它会对多民族情景中的个体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对民族多样性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个体层次民族多样性的视角探讨了民族差异对个体学习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以243名不同民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行为实验设计收集数据,依据温忠麟等提出的统计步骤分析了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得到如下结果:一是民族差异会对个体学习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二是民族认同在民族差异和个体任务绩效之间起负向的调节作用,调节作用需要通过信息分享作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民族理论研究2.001金炳镐熊坤新彭谦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2.009彭谦论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模式———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权2.013乌小花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2.018刘亚丽合理发挥“两课”对民族师范生的道德牵引作用3.007姚爱琴对列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3.011袁雅丽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理论在青海的实践3.015贾桂英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西部开发研究1.001龚永辉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1.008关桂霞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探微1.013穆殿春中国共产党处理和解决民族问…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49个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因此,贵州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且具有多样性、分布区域性、传承的神秘性以及民族的共同性.这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经济客体,同时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本文分析了对外宣传贵州省地方特色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索了如何才能在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49个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因此,贵州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且具有多样性、分布区域性、传承的神秘性以及民族的共同性。这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经济客体,同时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本文分析了对外宣传贵州省地方特色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索了如何才能在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中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中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以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状况为目的的政府扶贫行为也必然具有和非民族地区政府行为不同的一面。首先,它的基础不同,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基础较差,是建立在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的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其次,阶段性的工作任务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现阶段,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而非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主要任务却是如何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第三,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存在着差别,民族…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基本状况的探讨,发现民族自我意识是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具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阐明了民族文化、民族行为、民族价值观、民族态度、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是民族自我意识内容的基本体现,揭示了民族自我意识对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发展--以鄂伦春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地域意识行为的功能(作用)入手,探讨小民族的地域意识行为与现实小民族发展的关系.重点围绕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的物质、精神资源,地域意识行为与小民族的自我认同,传统地域意识行为的转型、话语权和文化理解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鄂伦春人结合自身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了独具狩猎民族特色的行为禁忌,涵盖狩猎生产、社会生活、宗教祭祀以及社会道德等诸多层面;鄂伦春族禁忌的形成发展,不但对该民族维持正常的狩猎生产秩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该民族社会的有序发展及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有重要启...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