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兆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正> 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八十年代初,有一家书店曾来联系过,也曾请人编了一套,交付出去.可是,落空了,未能实现.我一直认为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2.
胡大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87-92
《文章流别集》为总集之祖,《文选》承袭而来,但又不同。在文学观念上,《文选》认为文章“随时变改”,而《文章流别》则认为文章“原出五经”;在文体分类与操作上,《文选》不录经、史、子,《文章流别》可能录有五经文字;《文章流别》贵古贱今,《文选》则认为近胜于古。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收录了37种诗僧别集和四部僧诗总集,并对这些诗僧的品性、创作得失作了扼要评价。这些批评虽存在若干偏颇,但基本上能做到持平公允,考辨精微,代表了古人对诗僧创作的总体认识和估价。 相似文献
4.
毛攀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
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报纸副刊编辑,他倾尽心血孜孜不倦地探求,强调副刊个性化、倡导创作自由、帮扶青年、公正对待稿件和表征审美教育思想、提出"读者理解力"及面对市场等编辑观,不仅成为了中国副刊编辑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对中国当代编辑仍有很大的启发性,在中国副刊编辑史上必将经久长存. 相似文献
5.
李端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大公报》与沈从文有很深之“缘”,这不仅仅缘于沈从文1902年诞生那年,《大公报》也在天津创办,而且更在于此后沈从文与《大公报》长达近20年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与他一生活动有重要意义的诸多事件,如在发表过沈从文作品的所有报刊中,数《大公报》上刊载其作品为最多;在沈从文1949年前所经历的6次大的文坛论争中,有4次是因他最先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文章引起;沈从文在其整个报刊编辑活动中,唯有对《大公报》的时间、精力与心思等投入最大;沈从文的一些代表作(如《湘西》)最先由《大公报》推出面世;沈从文等人经营的《大公报… 相似文献
6.
刘志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77-80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颜建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113-114
作为第一部分全面反映现存清代别集数量版本收藏及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工具书,真实地展示了清代别集的数量规模和收藏分布情况,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这部在有限条件下编纂成的大型工具书,通过指摘部分事实和材料偶有缺漏、疏误而求全责备自然有失公允。这里所列清代几个作家生平资料的辨正也只是其中的几处小误,以便使这部工具书更加准确完善。 相似文献
9.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别集”缘起与文人专集编辑新探李大明中国古代文学文献中的文人个人专集,历代目录书归之于“集部”中的“别集”。对.“别集”的由来与定名、编辑与著录等情况,学者们有不少论述,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有的传统结论还有疏略失当之处。我在研习古代文学文献... 相似文献
10.
卢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102-107
<沈从文全集·书信>共收录<致胡适>35封,主要涉及教学,新文学运动发展,求助,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爱情婚姻等5个方面的内容.解读梳理这些书信,可以对沈从文和胡适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胡适之于沈从文,是亦师亦友的人物.在沈从文的文学人生中,与胡适相识相知的一番经历,对他影响极大.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的思想,始终为沈从文所心悦诚服.在创作上,沈从文是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胡正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4-148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二十多年的文学活动中,创办、主编过多种报刊。他认为报刊是一种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要想办好报刊,就必须准确定位,明确编辑方针,按报刊自身固有的规律运作。编辑既要尊重作者,又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既要满足读者需要,又不能迎合读者的不健康趣味。一个优秀的报刊工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优美的文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王晓枫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最初刊载于一九三四年一月《闻国周报》第11卷一至四期、十至十六期。全文七万字,分二十一节,犹如二十一首诗,又象是二十一幅彩色画卷,这是古今中外最为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一位仙女。她既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边城》的情节非常简单。它描写了一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孤处的人家,里面住着摆渡的船夫和小孙女。老船夫年逾古稀,小孙女情窦初开。茶峒城里,码头大哥顺顺,有两个儿子,都那么雄 相似文献
13.
论沈从文的《边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1934年,先后被译为多种外文。这部小说问世后,曾有“震动中外文坛”之誉,这虽然是溢美之词,但它受到国内外不少读者的爱好却是事实,且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文苑提供了别人所未曾提供的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珍品。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它能开扩读者的视野,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和美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李端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79-83
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角度,对沈从文《记丁玲》的创作背景、成因与发表、结集出版过程以及作品基本内容与形式作了较详细述评和分析,以期人们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16.
代小艳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1)
(1)月亮一次次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和圆满,因为它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2)我指责罂粟花:“你一样享受了阳光雨露,为什么要结出罪恶的果?”(3)浮萍听到了人们对她“随波逐流”的嘲讽,就格外迷恋蓝天。最后她死在一株芦苇的梢端上,遗言是:离开了水,我竟然连流浪的机会都失掉了。(4 相似文献
17.
别集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17
别集是古代文学史料的支柱。别集有许多异称 ,别集具体的取名方式多种多样。别集起源于西汉 ,东汉至清代不断发展 ,各个朝代都有所建树 ,清代是集大成时期。别集可分为全集和选集两类。别集的编辑 ,有按体裁和作品写作时间的先后为序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萧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正> 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逝世二二三○周年,使人民从具体的楚史文物中认识和了解屈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从而深入地体会屈原的思想和著作,在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下,由北京历史博物馆主办的《楚文物展览》,是今年首都文化活动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次的展览,不仅达到了上述的目的,也同时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无上光辉,和解决了许多历史上久悬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纪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61-66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人性善的杰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被看作是善的悲剧。但《边城》的悲剧不仅仅是由于“不凑巧”这一表层原因造成的,其内涵要丰富、复杂的多,既有人物主体意识的缺失,也有孤独寂寞基因的羁绊,还有碾房阴影的挤压。因此,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它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黄勇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15
沈从文接受<圣经>影响与他早年在湘西及后来在北京的经历有关,现实的冷漠与严酷使他对基督精神充满渴求,并从中获得精神慰籍.沈从文从<圣经>中直接吸取艺术营养,无论是语言意象、叙述模式、人物塑造还是对爱的探寻等都受<圣经>影响颇深,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也与<圣经>"诺亚方舟"有渊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