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了潜规则的形成机制,潜规则是权力、利益和传统相互博弈的产物.解读潜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潜规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起源于公共权力的代理,是公权力代理人与特定人员之间的违背正式制度或背离公共角色所应承担的正式义务的交易行为。潜规则是区别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第三种制度,它产生于正式制度的缺失,既逾越正式制度,又依附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缺失助长潜规则,同时,潜规则又腐蚀非正式制度。潜规则的盛行与制度的正义与否密切相关。要压缩潜规则的运行空间,就必须减小公权力所涉领域,充分发挥私权的作用,同时促进制度代理人与公共利益的共容。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要求法律即为规范社会行为之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滋生不正当利益的负面规则,潜规则的出现与蔓延会削弱法治.潜规则是一种潜伏于显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行为主体行为方式的规则,潜规则具有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谋求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法治视野下潜规则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又有法律原因、利益原因以及社会原因.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通过法律公平分配利益、运用权力制衡压缩潜规则空间、增加交易成本,能够削减潜规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惯习的潜规则——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规则在静态意义上可以界定为未被察觉或不具备正当性的规则,它同时还指不按明文规则或违背公认、应然理念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其后果是造成社会多元规则的并存与名实分离的出现.潜规则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潜规则的盛行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行动惯习息息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气质塑造了中国人的行动惯习,使得严格依照一元规则行事的方式难以成为社会的常态秩序形态.现代性的深度入侵虽使传统规则迅速失去正当性,但仍无法短时间内改变民族心理结构中的行动惯习.传统惯习与现代规则体系间的互不协调与搓揉震荡,是造成当下社会潜规则盛行的重要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刑法的实施主要依赖于正式规则,但也存在着影响法律运行的潜规则。在刑事领域内,潜规则有多种表现形式,正式规则的不完善、对权力的滥用、法外利益的追求以及部分民众对法律信任的缺失都是刑事领域潜规则滋生和发展的原因。要消解刑法领域的潜规则,可以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明确权力边界,形成有力监督;加强程序公开,完善保障体系;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升公民法律信任。  相似文献   

6.
正统的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道德教育由于陈词过于高调,已经很难取得实效.然而,完全摒弃这种教育,又可能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危机.鉴于此,一种隐性的道德教育正在教育界蔓延.它不同于正统的道德教育,但打着正统道德教育的"招牌"践行着一种"潜规则化的道德教育".潜规则化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潜规则:言不由衷并按照纯粹的道德形式行动的人都能够获得益处.这种道德教育虽然有助于一时"维稳",但既不正当也不有效,更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潜规则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奕 《江淮论坛》2009,(1):106-110
潜规则是游弋在社会正式规则之外、或隐或现地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具有存在普遍性、范围私下性、尺度模糊性的特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大量潜规则,既有正在生长的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新观念、新规则,也有违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旧观念、旧习惯。分析和研究潜规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法规涉及相对较少的中国高等学校中,人们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遵循着一些久已形成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中的很多内容是违背公共道德准则的。本文列举其中二三并利用功利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吴思所言潜规则的生成机理,发现潜规则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可以遗传和复制的,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法规涉及相对较少的中国高等学校中,人们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遵循着一些久已形成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中的很多内容是违背公共道德准则的.本文列举其中二三并利用功利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延东  江华锋 《兰州学刊》2013,(3):153-158,91
文章重新厘清了"潜规则"概念的内涵,并通过分析潜规则与法律价值之间一致、冲突和无涉的关系,对潜规则进行分类研究。借鉴"上位"、"下位"的法学概念分析方法,提出"规则僭越"的观点,进而探讨了"规则僭越"在宏观意义上"法"中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潜规则作为除了正式法律制度之外的其他力量在司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因素在社会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惯例、自治的规范和人情事理等手段成为民间纠纷解决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潜规则”是一种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的“暗规则”,它破坏社会正常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健康发展,是社会运行的顽症。社会“游规则”的存在及流行,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背道而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潜规则”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并逐步消除它,以建设诚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中的显规则和潜规则作为规则存在的两个类型,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发生作用的,它们之间会产生冲突与耦合,并影响企业管理实践。通过控制不良潜规则,可以使管理规则更好地发挥作用,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绩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以提供价值共识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整合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价值共识、利益共识和权利共识并重的新型秩序观逐渐显现,社会的整合问题真正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深入而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的压倒性追求和发展机会之间的分布不均,使得潜规则的产生获得了结构性的动力;制度建设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既得利益群体的形成,又为潜规则的存续提供了合法化的空间和强有力的利益支撑。只有建立起公正的制度体系,才能最终缩减潜规则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夫妻关系是世间最难相处的人际关系,进一寸窒息,退一寸疏离,最难把握那个度。"是的,亲密如夫妻,其实也隐藏一些"潜规则"。忌亲密无间有读者抱怨:自从结了婚,没有一天安生过。她说,老公是个大男子主义者,善妒多疑,不准她和任何男性往来。有一天晚上,公司男同事打电话问她要发票,被老公听到后,各种难听的话劈头盖脸地砸过来……真的太累了。  相似文献   

16.
“潜规则”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有效治理当今中国社会那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规则”行为传染病,就必须理性认识这种传染病的形成机制.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社会,丑陋的“潜规则”行为普遍流行不仅跟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有关,同时也跟社会制度对人们的行为能否作出应有的反应和正义的裁决有关.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潜规则”不良行为的传染病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相似文献   

17.
《花枝乱颤》这部小说注目于官场政界,着力于官场的腐败、人心的空虚以及权力欲望的横行,在阐述权力光圈里的上下级关系、男女关系的同时,入木三分的刻画出了官场潜规则下人的自然品格的异化、扭曲、嬗变和坚守,以潜规则控制下的欣然遵从的品格异化,无奈遵从的品格扭曲,以及以改变现有生活为代价的品格坚守三个层次的嬗变,反映出物质时代背景下人的精神境界问题,塑造了一个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品格,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知识女性形象,具有对当今物质社会中弘扬独立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追求的典型意义。切合了时代文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从追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到提出政治生态建设,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的飞跃,又是党的建设在理论上的创新。与自然生态显著不同的是。政治生态涉及的主体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掌握权力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必须切实治理用人潜规则对政治生态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问题不仅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还一直是我国政府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治理顽疾。在我国积极构建节约型政府进程中,虽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水平已有所提升,但在聚集普遍性、非法性、非公开性、灵活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于一身的“潜规则”情态下,依然面临着制度缺失致使权力异化、观念障碍导致认同困境、监督主体责任致使监督走样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价值取向纠结等多重困境。要破解诸此困境以寻求治理出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并致力于夯实群众对节约行政成本的认同基础;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成本信息的公开力度,确保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而且还需不断提高民众的综合监督素养,并注重运用一定策略来排除行政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价值困扰。因此,潜规则情态下地方政府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需要一个整体性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出版的两部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吴思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拍案叫绝:一方面,利用中国真实历史中的丰富素材,采用极具个人特色的原创性语言,概括出中国政治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并不违背西方主流社会科学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而是与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方面,由于大量采用第一手材料,取得了学术界的认同和好评;另一方面,由于叙述生动、通俗易懂,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追捧。本文在与吴思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笔者自身的理解,对“潜规则”和“元规则”等进行一些阐释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