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从建国后我们确定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计划管理体制以来,指令性计划就成为这种管理体制运作的基本手段。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十余年,指令性计划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对这种局面,有人欢呼这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硕果,有人感叹国家对宏观经济控制的能力空前虚弱。与上述意见不同,这里要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取消指令性计划,以国家直接订货代之。  相似文献   

2.
十二届三中全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总结我国计划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还进一步指出:“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它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为了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必须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  相似文献   

4.
一、对招标范围的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应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个论点出发,从计划体制上看,今后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比重将逐步缩小,逐步扩大消费资料非指令性计划的比重;从价格的改革上看,将打破我国以往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状况,使计划价格与  相似文献   

5.
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相应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是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而指导性计划的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那么,我国现阶段指导性计划管理是否必要,如何建立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管理,就成为宏观计划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正处于由传统的、排斥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性计划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相应地,计划管理的观念,也必须转变。过去,在指令性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计划目标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生产计划、投资安排、物资分配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既有指令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实现,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运用价值规律。本文就试图从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中,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问题,提一点极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要有适合于自己国情的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的计划管理体制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计划管理形式.深刻认识指令性计划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指令性计划,对于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三种计划管理形式的关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阐明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一思想时,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即在贯彻和执行经济决议中,指令性计划与企业独立性、经济责任制最佳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根本的观点是必须考虑我国现阶段经济中所固有的辩证的矛盾。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国家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它在经济决策上实行国家与企业分层决策,在计划形式上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多种形式,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多层次决策、多种计划形式和多种管理方式情况下,为了做到,既搞好宏观控制,又搞活微观经济,既坚持计划性,又有灵活性,既能发挥国家的积极性,又能充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今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必须要更新计划观念,重视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三者之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搞经济计划,但不等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三者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重视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无论编制指令性计划,还是编制指导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用计划来调控市场。要探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破除了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观点,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石油工业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十年改革实践可以作如下概括,国家率先对石油工业实行了行业总承包,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管理办法,投资开始向石油工业倾斜,使石油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但是随后由于石油工业外部的生产资料市场由市场机制调节,致使本应投入石油勘探开发的资金大量分流。计划与市场调节相互碰撞,使石油工业陷入了外部市场越发育,自身发展越困难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把改革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当作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改革的基本方面,是把国家经济职能的内容与形式从管理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为出发点转移到管理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使社会主义国家更  相似文献   

15.
一、对招标范围的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应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个论点出发,从计划体制上看,今后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比重将逐步缩小,逐步扩大消费资料非指令性计划的比重;从价格的改革上看,将打破我国以往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状况,使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靠拢,并且会使物价水平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比较灵活地波动。根据商品经济的特点,我们对招标的范围应该重新认识。能否可以这样概括: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不论是商品或非商品,还是适应于竞争性的项目,均可实行招标。从这个角度上看,招标的范围就宽阔得多了。根据国际和国内的招标实际活动,已得到了证明。例如:  相似文献   

16.
<正>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石,也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重点和难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白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题>,《教学研究》1990.5),也是我国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总目标(陈锦华:《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作用唐柏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由国家以指令性计划把毕业生统一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的机制,将逐步改革为在国家有关方针原则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奠定了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且向我们展示了改革的基本方向。按照《决定》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探讨基本建设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基本建设作为我国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社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同时,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项目的建设都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其规模和发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地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它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如何正确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认识过程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不存在市场调节,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调节的运行机制。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计划经济以外,还有市场调节,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通过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体现出来;市场调节通过价格、税率、利息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