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回忆早期《文史哲》杂志社社长华岗同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今年是《文史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文史哲》的年轻读者,大概不大知道华岗同志和《文史哲》的关系吧!但是,对于五十岁左右的老读者来说,华岗的名字和《文史哲》简直是无法分开的,只要翻阅一下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五年的《文史哲》目录,就可以看到他是这个时期《文史哲》上发表文章最多、影响最大的作者,从总第一期到总第三十五期,他大约发表了近四十篇文章,几乎每期可以读到他的文章。这个时期是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是《文史哲》杂志的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文史哲》编辑部来信要我写些有关纪念《文史哲》创刊的文章,我感到“义不容辞”,就马上提笔写了。回想起来,我在五十年代初期之所以能到山东大学(当时在青岛)去工作过一段时间是和《文史哲》杂志的出版很有关系的。五十年代初,我刚自国外工作回来,住在北京的一个招待所里听候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一天,我偶然去北京的“东安市场”闲逛,发现有一家书摊上竟然有  相似文献   

3.
<正>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今年是创刊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来,《文史哲》在推动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走过一些弯路。回顾《文史哲》走过的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办好《文史哲》,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文史哲》创刊的时侯,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兴起,解放后的新山大也是一片生机,教师们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并力图用马列主义指导教学和科学研究,为繁荣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为了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华岗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创办了《文史哲》。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总结人生道路经验时,谈到“三十而立”。从人的一生来说,三十是立家、立业、立言、立功的年代。《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年啦。“三十而立”,作为一个刊物来说,是不是在三十年的时候应该树立刊物的风格,树立刊物的特色?一个刊物有没有风格,有没有特色,是刊物的生命所在。三十年来,《人文杂志》应该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就是在内容上以文史哲人文科学为重点,在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1,(2):170
<正>2011年是《文史哲》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作为学术界的重要公共期刊,《文史哲》杂志六十年来在海内外赢得了较高声誉,这与人文学科各领域学者的支持与关爱密不可分。值此之际,编辑部拟举办"《文史哲》杂志创刊六十周年庆典",与文史哲各界学者们一起回顾杂志六十年来所走过的行程,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五月,是《文史哲》创刊三十周年。三十年前的当时,我还是山东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这些建国初期在校的老校友,都把那时称做山大的“黄金时代”,山东大学刚刚与华东大学合并,就我们中文系来说,合并来的还有齐鲁大学的同学。号称五院十八个系,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校长是享有盛名的近代史家、马列主义理论家华岗同志,两位副校长童第周先生、陆侃如先生,也都是国内外文理科方面的著名学者和教授。  相似文献   

7.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丁尔纲 《文史哲》2005,(5):22-27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蒋登科 《文史哲》2005,(5):30-31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潘国琪 《文史哲》2011,(6):47-48
<正>《文史哲》创刊六十周年,穿越时光的隧道,经过风雨的洗礼,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史哲》由一个同人刊物到一份厚重的高校学报,一路奋斗,一路凯歌。她在高校学报开了"百家争鸣"的先河,她在高校学报树立了热情扶植"小人物"的典范,她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繁荣学术方面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11.
李掖平 《文史哲》2005,(5):31-34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21,(3)
正—1951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创刊。新成立的《文史哲》杂志为同人刊物,由华岗任社长,杨向奎任主编,山东大学文史两系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高亨、萧涤非、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张维华、黄云眉、郑鹤声、赵俪生等构成了最初的编辑班底。1950年代的山东大学"以不守旧、趋时而著名",这一特征也鲜明地体现在《文史哲》杂志上。—童书业在《文史哲》1951年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1,(2):169
<正>创刊于1951年5月1日的《文史哲》,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几度左右中国大陆的主流学术方向,引领了人文学术的潮流,至今仍被学坛看作风向标之一,在海内外深受尊重和推崇。《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创刊伊始,《文史哲》即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  相似文献   

14.
我们西藏民族学院,从1957年开始筹建,1958年9月15日在本院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在西藏历史上第一次诞生了自己的高等院校,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西藏民族学院的三十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通的干部训练到基本建成较完整的综合性高等民族院校的逐步发展中的三十年;也是从筹建到充实提高,“文革”中遭到无理撤销,又从撤销到恢复,再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曲折前进中的三十年。在热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这些亲身参加学校筹建,三十年来始终与学校同命运共呼吸,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西藏教育事业的老同志,感到由衷的喜悦,引起无穷的思忆,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前途寄予无比殷切的期望。 任何一种思想作风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西藏民族学院的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1,(4):169-170
<正>2011年5月5日至7日,为庆祝《文史哲》创刊六十周年,"《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四"反省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 翻阅一下《文史哲》多年的目录,我们会发现,在其外国文学园地里有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园丁,那就是黄嘉德先生,全国知名的外国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为《文史哲》撰写了几十篇学术论文,还曾担任该刊的编委。但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新的文章了,他已于1992年4月与世长辞。我深切怀念这位令人崇敬的师长和学者,愿在《文史哲》——他生前最喜爱的刊物上谈谈他的为人和事业,也算对先生的纪念。黄先生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教,到仙逝整整40年。在教学与科研的沃土上,先生一直默默地耕耘,直到谢世的前一天,他还排上日程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就这样,他辛勤工作,不停地奉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创刊于1957年1月,到今年已经三十周年了。由于一、二月份是在春节前后,活动较多,而且气候寒冷,因而推迟到今天才召开。现在已经到了阳春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这样的气候,倒适宜于开一个民主、团结、融洽、活跃的纪念会。今天光临纪念会的有本市的领导同志、许多年老的专家、学者和三、四百位中青年社会科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4,(5)
<正>《文史哲与中国人文学术编年(1951-2011)》余英时先生曾经写道:"《文史哲》杂志自问世以来即波澜壮阔,一展卷而数十年人文思潮之起伏尽收眼底。"本书试图通过编年这一朴素的体裁,原生态地勾勒一本重要学术杂志的生长年轮,并藉此反映当代中国学术的变迁和演进历程。该书是一部杂志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编年史。本书在遍检《文史哲》创刊以来所刊发的七千余篇文章基础上编就。自创刊以来,《文史哲》就坚持"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阅读本书,既能了解李希凡、蓝翎、李泽厚、汝信、庞朴、张传玺、葛懋春、汤志钧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论坛》是在1978年12月,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全国人民大力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刻创刊问世的,如今,它同广大读者和作者交朋友已有十个春秋了。《学术论坛》创刊时为季刊,1981年改为双月刊。除1985年和1987年分出“文史哲”版和“经济社会”版外,其余各年度均为文史哲经社综合版。十年间共出版了六十九期,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新老作者的联系,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对《文史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文史哲》编辑部于4月2 3日在上海举办“《文史哲》南方作者座谈会”,来自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5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家出于对《文史哲》的热爱,畅所欲言,就该刊发展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陈炎主编首先介绍了《文史哲》自1 95 1年创刊以来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推动学术进步、扶植学术新人的办刊宗旨和追求厚重扎实的办刊风格,同时也指出面对学术期刊竞争日趋激烈和期刊评价体系的介入等因素,《文史哲》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会学者围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