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形式,它贯穿于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我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仍然是农战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农民战争的结局和作用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正> 由山东省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主办的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于1989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山东大学、省社科院等科研、大专院校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中国古代至近代的农民战争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北宋末年农民战争的特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农民战争的政策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会上有人着重探讨了发生农民战争的文化环境,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研究农战史的着重点多放在政治、经济原因和具体的农战问题,使农战史研究的范围越来越窄。今后应该拓  相似文献   

3.
在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对农民战争领袖及其政权的蜕变问题,是认识上分歧的问题之一。例如对朱元璋及其政权的蜕变,有的同志认为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本质决定的;有的同志认为是地主阶级“内里蛀空”政策的产物,根子在地主阶级身上。对于农民领袖在蜕变过程中个人负有什么责任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就农民战争领袖及其政权蜕变的根源略抒管见,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4.
我历年来从野史笔记中搜辑的明代农民起义以及各种类型的反抗斗争的资料,近已略加编排整理出版,提供读者,藉与写农民战争史者商榷,讨论。这份资料,为什么从元末谈起?首先要说明的是,明王朝政权的建立,虽然是篡夺元末红巾军战争果实的结果,但它又继续了元末农民政权所采取的政治和经济的措施。我认为,凡是想研究农战史的同志不能光谈农民战争,而不谈农民起义军的经济政治的措施和发展生产的计划,以及朴素的农民革命思想,否则就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农民战争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并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为了对今天的农民有更真切的了解,他还对昨天和前天的农民进行了历史的考查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战争的论述,作为一个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战争有没有皇权主义性质,是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之一。前不久,广东历史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很难自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因而必须有一个权威代表自己,这个权威就是“好皇帝”。农民起义领袖反对旧皇帝,同时也称王称帝,按照封建政权的模式建立政权。皇权主义是农民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最近有的学者提出的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完全为农民战争体系所笼罩、因而"完全政治化"的观点,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文章从一、历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二、史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三、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抵制教条化错误、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或非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史学家对心理历史学的评估和争执,主要归于两个症结:一是心理历史学是否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一是心理历史学的功用到底如何?一一种理论或方法的发展很容易在有意无  相似文献   

9.
正统论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在时间上连续不断和在空间上统一的特点的国家政权理论和史学理论。政治家讲正统 ,体现了政治家的政权连续性意识 ,促使有作为的政治家以统一中国为己任 ;史学家讲正统 ,体现了史学家的政权连续性意识 ,促使史家不断以正统观念编撰正史或改编史书 ,正史成为中国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正统论是促成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特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大致可以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为限,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术界致力于拨乱反正,纠正以往研究中"左"倾思潮的影响.一方面,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社会形态和性质、土地制度、农民战争等问题,并出版了大量总结之作;另一方面,史学界开始重新探求历史学的定位、界限和方法,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开始引进,并对中国史学界产生了强烈冲击,中国史学工作者的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留下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民族印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分为政府推动和学界推动两个方面,学术会议作为重要载体,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研究成果丰硕。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对于深化中国抗战史研究、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促进"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人民战争的实质是依靠人民,人民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骨干力量是人民军队,而且阐明了我国人民战争的道路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很好地实行人民战争,他还系统地概括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3.
袁国友 《学术探索》2006,(6):107-109
云南抗日战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抗战史研究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作为国内首部关于云南抗战史的研究专著,《云南抗日战争史》全面展示和论述了云南抗战史的丰富内涵,正确论述和揭示了云南抗战史的历史地位,客观地揭示和论述了抗日战争对云南地区社会进步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云南抗日战争史》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结论允当,不仅填补了云南抗战史研究的学术空白,而且也是迄今关于云南抗战史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邓小平全面实践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并对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丰富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又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对我国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唯物史现和革命史观间成了毛泽东历史观的两大基本特征:前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或发展;后者是前者的一些原理在毛泽东历史研究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表现。革命史观的某些局限性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与唯物史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方针是“持久战” ,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速胜论” ,而是“持久战” ,或叫“持久消耗”。两种抗日战略方针虽有某些相同相似之处 ,但也有许多不同。两者相比 ,国民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在许多方面都显得逊色 ,从而更显出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空间理论视域下农民工“城市不融入”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遭遇到无法融入城市的不公平境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解释农民工“城市不融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基于空间理论分析,造成农民工“城市不融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空间设计下的户籍制度具有双重逻辑:既带来“城”和“乡”空间对立,又形成“农民”和“市民”身份排斥;地域空间中,住房的缺失与“城中村”形成,“寄生空间”与“城市空间”对立;认同空间中,“市民”的空间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怀疑无法达成心理共识。要解决农民工“城市不融入”,应在制度空间、地域空间以及认同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融入。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同样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文章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必要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闫薇 《齐鲁学刊》2007,4(1):99-101
赵树理的创作不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且也以为农民代言为己任。作为现代农民作家的典范,赵树理无论是在延安时期的大众化运动中,还是在建国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语境中,都坚持自己的农民立场。在当下文学日益疏离农民立场的文化语境中,重申赵树理创作对农民立场的持守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