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服务(照料)和居住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几方面都出现了从家庭提供为主向社会提供为主过渡的趋势。 一、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社会化趋势 从全国来看,目前老年人靠家庭供养者约占3/4,由社会供养者约占1/4。其中城乡差别很大,乡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会提供者占7.1%;城市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37.9%,由社会提供者占62.1%。到2000年后,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将基本实现社会经济供养。因此,所谓过渡主要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家庭供养为主向以社会供养为主的过渡。这种转变是与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首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养老的思想基础已开始发生动摇。其次,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在衰退。第三,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摘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区服务势在必行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高龄化日趋加重,以及家庭向核心化与小型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老年人本身来说,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差异,在养老方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就医看病、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也有精神慰藉、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等高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60…  相似文献   

3.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对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就老年人来说,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居住环境和居家养老、社会交往等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疾病转归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4.
赵伟 《老人世界》2010,(8):33-33
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年供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华 《科学发展》2016,(1):108-116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目标是构建“持续照料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制度设计,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各方资源和力量,由政府保障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和市场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住户和志愿者壮大社区养老服务力量,相互补充、促进,因地制宜地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而机构养老又存在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弊端.无法满足多数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融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在正迈入老龄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老年人和子女分居的家庭已经相当普遍。有关专家建议应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为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坐家中,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同时,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迎接它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度失衡的供需矛盾.为建设宁都县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县老人实现幸福养老,需要从政策、资金、场地和人员队伍方面进行完善提高. 问题:体系建设处于"缺腿状态" 按照国家"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以重点解决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为内容的公办敬老院建设与改造;二是以解决社会老人入住托养为内容的民办老年公寓和特殊老人专业托养场所建设;三是以社会上所有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们拥有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实践的双重经验,这将有助于人们探索更加完善、更加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一个顺理成章的思路是,充分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功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福利和医疗保健设施,保障老年人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疾病医护、文体活动、老有所为四大服务体系,实现老年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这个思路正在随告中国社会的发展援步实施。这里我们介绍一个…  相似文献   

10.
镇江自198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迎来老年人口第一个高增长时期,并将于2025年出现第二个高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益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少儿人口的大幅下降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高龄、“空巢”、独居、患病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对养老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社会养老意识还不强,社会养老服务投入有限、设施不足、服务欠缺,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不全、程度不高,尤其是占老年人总数七成左右的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社会保障,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会服务,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相互扶助,实施“以老治老”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以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11.
养老服务业是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老年人需求所开展的各类服务的综合。当前,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老龄人口总量大,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与培育养老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保障相结合、与住房政策相结合、与医疗护理相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通过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计划和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积极扶持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2.
范鑫磊 《现代妇女》2014,(11):348-348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文章通过对我国是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坚持家庭照顾基本地位、扩充社区护理资源供给和逐步促进机构养老成熟发展等三方面的建议来构建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10月16日,贵州省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在贵阳正式启动。这一信息服务中心的成立运营,将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对于全面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扩大老年人生活照料范围,降低医疗卫生和生活照料服务成本,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合作,为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作出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卢敏  李文霞 《科学发展》2022,(2):105-112
在老年人口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养老照护服务体系不应仅包括生活照料服务,还应包括康复、医疗、心理等方面的照护.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变迁,空巢、独居、失独老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凸显,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照护的重要性正在增强.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慢病并存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医疗康复知识储备与技能提升,应当成为护理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老年人失能风险随年龄增大不断加重,受家庭养老思想影响,很多老人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最好的选择,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扩大。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研究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目前,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生活服务中适老服务资源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国家,养老事业面临巨大压力。在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弱化,以及机构养老不再适应多数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有着先天的地缘优势。合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首先要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进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供丰富化养老服务、整合资源、政府为相关政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08,(8):20-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养老成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家庭养老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家庭或老人选择机构了养老,但机构养老的不发达和服务质量差这个社会现实使许多家庭和老人束手无策。机构养老在建国之初就出现了,但基于当时的条件养老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和提供的服务是十分有限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包括养老的观念,机构养老成了很多老人的新选择。在这种新形势下,机构养老引入社会工作是积极的探索,社会工作秉持优势视角的理论,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和谐养老探索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家庭养老模式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社会调查,按老年人所在家庭的组合形式作标准进行划分,现阶段的家庭养老模式一般有下列五种表现: (一)主干家庭养老型。主要是指直系三代同居合灶的养老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当老人身体尚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时,他是这个家庭的辅助劳动者,当他失去劳动能力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则由子女赡养陪侍。这种家庭养老形式目前在各地广泛存在,约占家庭养老总数的20%左右,农村略高于城市。 (二)核心家庭养老型。主要是指子女都已成婚,独立生活,分居另灶,但又相互联系紧密,相互关怀和照料。其养老方式:当老人身体状况尚好,有一定劳动能力或经济收入时,则老人生活表现为“自养式”;当老人身体尚健、经济收入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求时,便产生了“补贴式”;如果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但生活尚能自理时,随又出现了“供给式”;到了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随又出现了“陪侍式”或“合灶同过式”(后者和主干家庭养老式类同)。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养老从保障上看分为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家庭保障主要是从子女,父母、兄弟、亲戚等来提供;社会保障从社会保险、所居住社区、邻里、社会志愿服务等几个层次来提供。在基层社区,一直有邻里互助的传统,有些是由个人做好人好事做起来的,有些是在居委会的推动下做起来的,可是这些行为的可持续性是很难保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