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爱住我心     
一、爱学生,老师最起码做到不打学生"不打就完不成作业"这句话我很是怀疑,学生就这么犯贱,难道不打,学生就会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只有在学生想起痛的情况下,才会去被动的完成想甩也甩不掉的差使吗?我想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是没有激情的,更是枯燥  相似文献   

2.
于维英  张玮 《人才瞭望》2005,(11):23-24
一、宴才宏理象折射个人职生生涯设计的无奈与大学人才管理因素 2005年初,在高校中、在网上关于宴才宏的话题成了热门。宴才宏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章。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这在当今以职称高低来评价教师水平的年代,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识人     
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  相似文献   

4.
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现在教学方法,同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这么学……”而这样的学生,不大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大可能比他的老师更高超。杨振宁先生说他到北大、清华去,见学生们的物理课本有4大厚本,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个喘不过气来的学生,今后不可能做得很好。他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将来才行” 目前,中国教育专家们普遍呼吁:“填鸭式”应试教育要“急刹车”,而向素质教育转轨。长期以来,我们的基  相似文献   

5.
在心里为自己竖立起一面旗帜,让自己拥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他逃课、欺负低年级学生、搞恶作剧……可以说是“坏事”做尽。老师们私下提起他,总会无奈地摇头:“这个孩子,一切都糟糕透了,将来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在才能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错估现象,影响对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常见的错估现象有: 一、以此代彼。即以此才能作标准来衡量彼才能,甚至用此标准代替才能标准,这就不能正确进行评价。如董其昌在明代是乡里豪绅,曾发起“松江民变”,史书上有“民抄董宦”的记载。他的字画也因此而贬得一文不值,在这里,是用道德评价代替了才能评价。 华罗庚在金坛县读初中二年级时,王维克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才。他大声疾呼:“华罗庚是个人才!”可是,有的教师却说:“你看他写得象蟹爬的字,能算人才?”王维克老师回答说:华罗庚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少,可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怎么能从他写的字看出来呢?”用书法的标准是无法评价数学家的才能的。那位老师就是犯了以此代彼的错误。 二、以形代质。就是以对外形评价来代替对才能的评价。湖南有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人报考大学,成绩优异,但因腿残没有被学校录取。后来,当学校决定招收残疾人时,他便一举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由此可见,以形代质的错误倾向是发掘人才的大敌。  相似文献   

7.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老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哀求他改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老师无法继续讲课。而给了他35分的历史老师则说:“他没有半点历史感,当然,他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  相似文献   

8.
做生意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 看“动物世界”节目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这里有公平吗?我是没有问过。但为什么到了人类这里,就总要谈公平呢?当年做老师时,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打分,自己做了20年的学生,将心比心,总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分数,因为那每一分都包含了学生的一份辛苦。 渐渐地,我便把这公平的信仰普通应用,也就开始不断碰壁,生意场上更是这样。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一群“周瑜”加一群“黄盖”。这里没有公平,只有“周瑜”能不能找到“黄盖”。 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你能不能找到“黄盖”。这需要勤奋和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能力究竟应依据什么来衡量 ?学历、工作、职称、职位、论文、获奖作品。似乎都该有,又好像都不能完全概括。不论怎样,每一位职业人都渴望通过种种途径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也力图建设各种检验能力的有关体系,职称考评即是其中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各种社会评价体系的完善,对职称考评方式人们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支持者观点   ■职称高的,分房能加分   ■职称是社会普遍的评价体系,没有职称会显得你没有水平   ■“练”技术活的,职称对工作有督促作用   ■换工作时,职称能让别人对你有…  相似文献   

10.
平时想听其他老师的课,往往会听到老师们这么说:真不巧,这堂课讲评考卷,没什么可听的。难道试卷讲评课就真的没有什么可听的吗?说到试卷讲评课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枯燥、单调。学生的反应是什么呢?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11.
《唐书·卢承庆传》中讲了一个卢承庆考绩的故事。卢承庆在唐太宗时任“考功员外郎”,是吏部专门负责官吏考绩评功的。当时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员,由于粮船沉没的事故,曾受到过处分。卢承庆给他考绩的时候,把他评了个“中下”,并且通知他本人。那人没有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于是就这么定了。卢承庆回头一想,觉得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考虑之后.决定改评为“中中”,并再次通知他本人。那人也没有意见,也没有表示激动或感谢之类。  相似文献   

12.
机遇意识     
偶翻存报,从《文艺报》1999年12月18日李凤杰的《悠悠思念情》知,老作家王汶石曾亲笔写信并作介绍人推荐李凤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秋天,李凤杰申报了职称,恩师王汶石是评委,当李风杰向他打招呼时,王汶石突然严肃起来,打断了他的话:“评职称的事,就不要谈了。这事,有政策,有标准,开会要看材料,讨论、投票,没有必要私下谈论。再说,你我又不是不了解。”李凤杰写道:“他的严肃,使我惭愧。” 好一个需要却又使人感到成了远  相似文献   

13.
如往常一般,当落日的余晖照耀到操场,我结束了一天的体育课,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回忆一天的体育课堂情景.当我习惯性地进入这休息的安宁中时,门被敲响了,紧接着一声:“丛老师在吗?”我立刻听出这是学生甲的声音,一直以来他和我的关系甚好,是我进入市西以来的第一批学生.学生甲笑眯眯地对我说:“丛老师,你有兴趣和国际部的尼克(Nick)老师训练国际部学生篮球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我的内心充满欢喜.  相似文献   

14.
职称制度是国际上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各国采用的模式不尽一致。就美国而言 ,50个州没有统一的“职称制度” ,但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实行统一的Tenure制度 ,采用“资格—职务合一”模式。其特点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和使用合二为一 ,即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如教授) ,既代表其学术水平 ,又代表其所从事专业的资格(能力)水平 ,职务取消时 ,“资格”也不复存在。这种“职称制度”主要在美国85%的高等学校内实施 ,因其范围较小 ,对象单一 ,评价标准较易制定。如“教师职务”一般…  相似文献   

15.
做人要顽强     
一次,老师从家乡返回,第二天我去拜访. 聊着此行见闻,他突然惆怅,说自己老了.我当他是一时心血来潮,好奇他为什么这么说.老师说:“我一向如此,内心想到什么事,马上就要动手做,从来不会等等再说.每天早晨,不管几点,只要睁眼,马上起身.但是,今天醒来后,我竟然想,再睡一会儿吧.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我猜,是不是老了.” 我说:“长途旅行,车马劳顿不说,在家乡期间,您每天会客也没得闲,刚回来的早上多躺会儿很正常.另外,若照您这标准,我就没年轻过.”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里没有职称是不行的,这里不论干什么事情总是娶论资排辈的,一个等级森严的大群体组织。最实际的是住房的分配、工资、奖金的发放,高职称的拿得最好、最多,所以你要想在高校生活得更好些,首先要提高一下职称。 没有职称是不行的,就连伟人鲁迅先生也一样,鲁迅早年在北大任教时,就是因为是一个讲师,他常常惨遭同僚们的挖苦、嘲笑,尽管后来的鲁迅造就了一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嘻哈兀     
一位男士走进书店问道:“您这儿有没有一本书,名叫《男人应是一家之主》?”“很抱歉,”女店员微笑着说,“我们这里不卖童话书。”影视导演系的老师问学生:老师问:“怎样表现一个思想者在作深入思考?”学生答:“一支一支地抽烟。”老师:“思考时间很长了呢?”学生:“一堆烟屁股的特写。”  相似文献   

18.
一日,见校园宣传栏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遂探身前去,见一启事致小偷:“瓶塞瓶胆应犹在,只是主人改。”不禁拍案叫绝,讽刺得好! 又一日,闻×××寝室在上课时被洗窃一空。室中存折、西服、收放机及有价值物品均被窃走…… 惊愕之余,我们不妨来看看大学校园行窃种种 上篇:“行窃”面面观 窃钱:“几家欢乐几家愁?” “钱不是万能的,然而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农家子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决定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近10年的时间了,其间经历了形形色色不同的学生,我一直为这样一个现象而头疼不已,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偏爱于网络游戏,他们在上计算机课时往往表现出相当的焦急,听不进老师讲的东西,偷着上网打游戏、聊天。在这几年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  相似文献   

20.
一份礼物     
毕业前,学生给老师送小礼物表达谢意。查理的老爸是卖酒的,他带来一个大盒子,老师看到盒子在漏液体,就用手指蘸了一滴放在嘴里品尝。老师:“是香槟?”查理:“不是。”“白兰地?”“不是。”最后,老师说:“我不尝了,你说你带了什么?”查理小声说:“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