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湘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66-70
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由党的长远目标的确定性和实现长远目标的阶段性决定的。回顾中国共产党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互关系的历史,总结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玉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3-16
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最低纲领的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党的历史告诉我们 :首要是 ,搞清楚什么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及其特点 ;重要是 ,搞清楚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辨证关系 ;关键是 ,制定好、实践好当前的最低纲领 相似文献
3.
陈应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9-11
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当前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陈应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13-115
中共二大首次区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现实目标,重申了党的最高纲领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二是探索民主革命纲领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不断认识与探索的过程,也是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给我们今天以重要启迪: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立足于国情,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正确地把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在那个极端困难的环境里,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不仅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而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8.
陈海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5):4-6
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共产党在自己的这面旗帜上公开宣示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经由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经由一连串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具体历史时代要求的纲领予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 ,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 ,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发展。其一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本质属性。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黄蓉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43-45
文章通过总结苏联共产党在如何认识共产主义问题上的两方面的教训,指出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会脱离实际;而忘记共产主义理想只顾眼前则会迷失方向.党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以全新的语言,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形成了我党对共产主义的新认识,指明了我党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现实道路,是党的纲领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学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3):11-17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历史性创新发展开创了丰富的团结思想,包括民族团结、党内团结、党群团结、党际团结友好和国际团结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以政治团结为核心和丰富的目标是党的团结思想的理论特质;多样的团结形式,重视加强组织建设、理论教育和学习,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制度等实现团结的社会主义制度化是党的团结思想的实践特质。国内国际情境正给我国团结事业带来新挑战,新时代要推进党的团结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习近平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45年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思想可以具体阐释为: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国际力量,创造有利于国内统一的国际环境;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战胜日本侵略者,完成国家对外统一;维护阶级利益,壮大自身实力,奠定国家统一的阶级基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民主,以建立联合政府为目标,促进国家统一;坚持和平谈判基础上的武装自卫,有理、有利、有节,推进国家统一.它是中共面对多种矛盾交集的国际国内局势,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而践行的重要思想,是其抗战时期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其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郑又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
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当前存在着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其实,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但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 相似文献
14.
莫江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68-71
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辩证统一的。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的提出都具有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党内和谐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5-10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传播的研究日益活跃,但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机制的关系仍缺乏明晰的阐释.本文试图对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机制关系做出一种解答,并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牟永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6):12-17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 理学的深处,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梁颂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2):44-48
中国常德诗墙以“时空交汇、纵横结合”的构想 ,寻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 ,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她以自己清新的面目实现了情景合一的美学追求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0-63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是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最深厚的源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人。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