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正传》的经典地位可以从思想性、文体学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无论从解剖社会和国民心理的思想深度,还是对现代中篇小说的开创性的文体实践,及融通中外、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上来看,《阿Q正传》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文学经典地位不是一般的小说能够轻易取代的.  相似文献   

2.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国民性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国民性思想李滨英鲁迅先生的不朽之作《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正如鲁迅先生1925年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中所说的:“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  相似文献   

3.
冯庆堂 《社科纵横》2009,24(2):104-106,111
《阿Q正传》作为世界文学名著,除了体现在高超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思想性之外,其独特魅力还在于突出的原创性。具体说,这篇小说的原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体例创新;笔法创新;思想创新;词汇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六十多年来,阿Q戴着那顶破毡帽,带着他耶滑稽可鄙的笑容,走出未庄的土谷祠,走进千家万户、走到了大洋彼岸。他那古怪行为撼人魂魄地揭示出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5.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此法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当众伸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的……",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地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相似文献   

6.
阿吉是贾平凹的同名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性格特征与鲁迅笔下的阿Q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贾平凹创造这个人物时,正是想把他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阿Q来刻画的.但是,阿吉毕竟与阿Q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等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另外,在形象刻画方法上,两位作家也有他们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7.
善于玩弄权术、专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擅长设圈套,用以欺世诓民。张春桥就是这种老手。他的那个在“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没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有资产阶级觉悟的有文化的剥削者”,之中宣布他喜欢第一种人。就是一例。这个素常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居的丑类,又在阉割马列主义,篡改毛主席指示了。你看!张春桥从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中,添上一个字,加上一句话,搞这么厂点小动作,就将毛主席要求的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完全篡改了。 读鲁迅的《阿Q正传》,发现张春桥创造的劳动者“没有文化”论,和未庄的“假洋鬼子”…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的细胞里膨胀着发财的欲望,可富得流油的时候,却会发出“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叹息;现代人对明星顶礼膜拜,为出名挖空了心思打破了脑袋,可“待到红得发紫时”却又念出了“做名人难”这样的“苦经”;现代人争先恐后拥进城市,大家摩肩接胜、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却又强烈地感到孤独和寂寞;电话、汽车、电饭设、热水器、高速公路……这一切为现代人节省了无数的时间,可现代人挂在嘴上最多的一个字却是“忙”;有一天误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傍晚正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发现: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碌之后,此刻风平人静,树叶轻吟…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每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自身都是一个动态系统,和其他一切系统一样,他也有信息反馈、自我调节、平衡发展等功能。对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往往不能用明确的概念把他完全表述出来,但我们知道他对一件事如何反映,他会怎么做,采取什么方式做。许多作家笔下人物的命运,往往与作家给他设计的结局大有出入,就说明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活”了,这种“活”了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具备了系统功能的人物形象。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就是一个“活”的、有系统功能的形象。我们在作品的“优胜记略”、“恋爱悲剧”、“大团圆”等篇章中,一点一点地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0.
赵晓霞 《社科纵横》2005,20(5):170-171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受到了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影响,而其中的人物形象阿Q与堂吉诃德被认为具有精神上的相通性。本文拟从作者创作、人物形象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目前评论界关于二者比较研究存在的误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翟传增 《社科纵横》2004,19(2):85-88
阿Q的性格核心不是精神胜利法 ,而是基于低下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而来的深深的自卑 ,以及为超越自卑、赢得自尊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阿Q追求自尊却不知自尊为何物、渴望生存又不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鲁迅最感痛心的国民劣根性 ,也是他所要致力改良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阿尔诺德·豪塞尔(Arnold Hause)的巨著《艺术社会学》(1974年)是其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集大成的著作。他在本书中探讨了艺术的各种形式和各个领域,同时以西方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勾勒了艺术史的主要轮廓,可以说是一部从文化史角度出发,以社会学视野研究艺术的百科全书。豪塞尔于1892年生于匈牙利,以后就读于布达佩斯、维也纳、柏林和巴黎的几所大学,先后师从于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维贝尔、维尔纳·桑巴特和爱恩斯特·特洛尔兹等。1924年至1938年,他在维也纳研究电影新艺术。1938年前往英国,十年之后他获得了英国国籍。1951年之前他在里兹大学执教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许多人都读过。鲁迅不止一次地讲《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是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这里,他所认为需要改革的“国民性”,即“国民的弱点”,主要是指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种自欺、自慰、盲目自尊、自我欣赏、自我超脱、怯弱、虚伪的心理。阿Q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典型,是鲁迅笔下“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的体现者。作为阿Q这样一个典型化的社会人物及其所生存的社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阿Q精神胜利法是不会很快消失的,它毕竞是国民的典型,是长期社会化的产物,阿Q是许多国民的化身,是许多人  相似文献   

14.
罗广荣 《浙江学刊》2000,(1):99-102
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及其哲理心理内涵,人们论述已多。但对于精神胜利法之所以能成为“法”的问题,则尚无人探讨过。本文认为作品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象描绘中,包含着一种大体一致的生成模式,即“置换”。本文通过细读作品,对此模式的要义及其四种类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角度去分析阿Q ,通过探究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从而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做出另外一种阐释 ,即出于维护他做为一个人的存在与尊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心雕龙》〔越〕陈青淡中国刘勰的《文心雕龙》,由于难懂难译,在越南一直没有系统、完整地翻译出版,只在大学里讲授中国文学时做些简略介绍。近一两年,在越《文艺周报》上也曾翻译过某些片段。直到1996年下半年,越南新创刊的《外国文学》杂志上,首次比较...  相似文献   

17.
老左是香港爱国戏院的电影放映员,这是一个在金钱至上的香港社会特立独行的人。他哼唱的是《歌唱祖国》、《智取威虎山》、他看的是《左传》、《毛泽东选集》。别人"向钱看",老左则是"向前看"。老左一生追求他的爱国理想,最大的梦想就是回祖国看看天安门,看看祖国美好的河山。然而天意弄人,四十年来,他的梦想却一直未能如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梦幻时代,年轻的老左成为了爱国戏院的放映员。老左的老婆秀  相似文献   

18.
阿Q是个非常复杂而奇特的艺术典型。他穷到一无所有,难以生存,却妄以先前的“阔”自尊;具有农民的质朴,又沾染了些游手好闲之徒的狡滑;实际上多是吃亏,而精神上“永远得意”;受尽欺压和凌辱,却又去欺侮更弱者;麻木、健忘,对革命却相当敏感;想“造反”,要革命,却又胡里胡涂,极其愚蠢。他象个喜剧人物,他身上无价值的东西,性格的  相似文献   

19.
阿Q精神是集中封建文化、封建传统思想之大成的产物。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最初不过是由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原型,在特定历史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和具体的条件下(在流浪雇农阿Q身上)再被激活时,便呈现为极为病态的精神胜利法;阿Q心理结构中的理性结构与感性存在的矛盾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即由未庄社会这个文化生态圈所特有的语义环境、意识氛围、心理气候中吸取元素来形成他的理性结构,他的见解和意识,不过是未庄社会和文化灌输给他的见解和意识,并以此作为自已的规范和准则,他的社会观不过是未庄文化生态圈中广泛流行的现存封建等级秩序合理性在其心理结构中的内在化而已;阿Q精神深深牵动着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脐带,因此鲁迅所刻画的阿Q的心理结构和他对阿Q精神的批判,实质上就具备了对整个封建制度和整个封建意识形态批判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国枢同志在《龙华会及其首领张恭》一文(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小说:“刘琨、盛俊与张恭以《民报》为榜样,在金华办《萃新报旬刊》,热烈宣传新思想,流传金华全府。……当时革命思想在浙中各地的传播,龙华会实起了积极作用。”但考诸实际,《萃新报》并非旬刊。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藏有《萃新报》第一至四期,封面标明:“每月两册,朔望发行”,是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04年6月27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第二期出版于同年7月11日(五月廿八日),第三期出版于7月26日(六月十四日),第四期,也是最末一期未载出版日期,据金冲及同志订考,“可能出版于8月9日(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前后”,该报之遭封禁一事,“大约在阴历七月左右”。(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