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共同领导的,经历了局部抗战时期的兴起、全面抗战初期的高涨、何键主湘后转入低谷三个发展阶段;湖南文化抗战的主要形式是成立文化抗战团体、创办抗日报刊、开展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活动、举办抗战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湖南文化抗战发展与湖南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影响其勃兴与衰退,充分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态势;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湖南抗战文化界爱国知识分子倡办、用以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干部培训学校,是湖南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田战时讲学院聚集了当时湖南最优秀的师资,面向全国各地各阶层公开招生,对学员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在当时的湖南可谓影响深远.塘田战时讲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对周边的民众教育,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向乡村深处发展",其统一战线的办学形式,也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 ,湖南汇集了大批文人名士 ,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溢彩流光 ,成为湖南整个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一史实作些初步探索 ,以求对它的兴衰过程、面貌特征及其重要意义有一个较全面了解 ,进而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抗战时的湖南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全国各方面是欣欣向荣的,政治上有民主化的趋势,文化上有较普遍的动员。”在当时全国抗日文化运动中心的武汉,文艺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武汉抗战文艺活动是抗战文艺史上值得重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抗战文化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全国各地竞相开发。衡阳具有地理要塞、军事重镇和抗战名城三大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抗战文化博大精深,其旅游资源共包括三个大类七个亚类,不仅旅游资源价值极高,而且地域组合十分集中,开发的区域背景较好,应重点开发。为此,建议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精心规划,加大开发力度,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强势。  相似文献   

7.
文化领域的抗战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并使之弘扬光大的伟大斗争。对于这一斗争,学术界一直存在文化抗战、抗战文化、抗战文化运动等不同的表述,关于它的分期问题也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文化抗战是中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人士以文化为媒介进行的抗战活动,抗战文化运动是文化抗战的一种形式,抗战文化则是文化抗战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文化抗战的分期与整个抗日战争的发展密不可分,相应划分为四个阶段:文化抗战兴起阶段、文化抗战高涨阶段、文化抗战发展阶段、文化抗战胜利并转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抗战文艺研究中,探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文艺运动的领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伴随着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武汉的抗战文艺运动如盛夏的扬子江潮,波澜壮阔。其声势之浩大,动员之广泛,社团之繁盛,作品之丰富,为武汉文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它既是五四和“左联”新文学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为重庆、桂林、昆明等大后方的进步文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国抗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重庆开展的抗战文化运动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热情,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堡垒".重庆抗战音乐活动作为抗战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斗志、抚慰了人们的心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庆抗战音乐活动的梳理,涉及当时重庆的音乐机构及组织、群众歌咏活动、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歌剧形式的演出、创作及评论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的全国农民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一九二七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蓬勃兴起。毛主席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亲自领导全国农民运动,三月五日,发表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纲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月七日,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为农民革命的大本营;三月底,又建立了农民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全国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抗战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亲自指导抗战文化建设。他关心新闻出版,重视文艺运动,狠抓抗战教育,注重科学技术,关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与关心下,边区抗战文化蓬勃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抗战文艺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文艺运动进行正确领导的结果。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向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上海南京沦陷后,成千上万的抗日青年,文艺界、教育界、科技界的无数知名人士,各种抗日宣传队、救亡演剧队、文化工作队,战地服务队等,由东北、华北、华东沦陷区云集武汉。全国十八个著名戏剧团体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戏剧界代表人物来到了这里。面对这么多的文化流亡人员和群众团体,如何把各方面的爱国力量组织起来,结成广泛的抗日文艺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  相似文献   

13.
卓光平 《东方论坛》2011,(2):99-104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派"年轻诗人,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抗战诗歌运动;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桂林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文学活动强化了"七月诗派"作为一个统一的抗战诗歌流派的存在,也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整体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湖南铁路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湖南铁路的修建是国民政府重要的国防建设项目之一。为此,广大人民特别是湖南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湖南铁路对于支持国民政府持久抗战以及促进战时湖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湖南铁路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平民教育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民初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在当时全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被称为全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策源地。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一战后欧美平民教育思潮蓬勃兴起的影响;杜威平民主义教育学说的影响;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湖南自治宪政运动的催生作用。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历程则是:湖南平民教育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是在1922年;在湖南平民教育运动的前期,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期的湖南平民教育运动主要由湖南省教育会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办。湖南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湖南地方自治的进程;湖南平民教育运动冲击了旧有的教育观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十年对抗战文化的研究渐受重视。学界对抗战文化的涵义、抗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文化的理论政策及其对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抗战时期的文化论争,以及抗战报刊、抗战时期的学校内迁等,有较多的研究,并体现出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拓宽研究范围、重视不同地区抗战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特征。但总的说来,对抗战文化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因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七君子事件是抗战前一场声势颇大的社会运动,七君子坚持民主救亡,并依法抗辩自救,南京国民政府则有法不依,企图维护其专治秩序.这一事件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表现了知识分子与政府当局在救亡和民主上的重要分歧和冲突,却以法制形式公诸于社会.南京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最终将七君子无罪释放,抗战初期以七君子为代表的抗日民主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相似文献   

18.
湖南维新运动的兴与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 ,湖南作为中国戊戌维新运动的重镇而受到举世瞩目。时人称颂“振支那者惟湖南”、“可仁可侠者惟湖南”,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湖南维新运动的兴盛令人注目 ,而它的衰落却又比戊戌政变早到两个月 ,兴与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地域范围考察 ,前期各派势力的联手合作和后期新旧两派的分裂是运动兴与衰的表象原因 ,而湖湘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则是运动兴与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一方面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回湖南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另一方面十分关注湖南战局的变化,对国民党政府坚持湖南抗战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先后派遣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到湖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各地党组织积极参加和领导湖南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为坚持湖南抗战起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各地党组织组建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为湖南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演剧募捐成为抗战募捐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推动下,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广泛持久的抗战演剧募捐和文化劳军运动。文章通过大量民国时期的新疆档案,叙述了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利用演剧开展的募捐和文化劳军运动,并分析了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