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世界到中国,经历了五百年的历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于幼军与人合作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四百年》第一、二卷,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演绎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随着历史向前推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实践,既遇到了重大挑战,也赢得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金钊 《南方论刊》2013,(10):54-55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和谐社会观也经历了其自身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的和谐社会观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有其必然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考察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马恩的和谐社会观,科学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彬 《北方论丛》2000,1(4):1-5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终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转折和质的飞跃,为社会主义在最终意义上成为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转变①恩格斯指出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 ,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就是说 ,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现实的基础” ,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表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 ,首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考察 ,这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 ,也就是说 ,要实现这个转变 ,首先要实现哲学的变革 ,马恩创立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飞跃,最主要的标志是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据此,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分为三次历史性飞跃,即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在实践发展中的新飞跃.把握这种飞跃,对于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在全党全国的确认,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大发展.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某些方面还不能不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带有空想社会主义遗留下来的某些痕迹.比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愤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种种弊端,主张将来的社会主义是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的“三无社会”,劳动者按其劳动时数取得不同面额的劳动券,凭券到指定货库领取相等的生活必须品,对于这个带有空想色彩的思想,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体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它作为理想和理论,作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运动,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因而,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的研究,不应囿于科学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应同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进程来加以考查。这不仅仅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积极内涵有着继承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空想和科学的界限并非象在理论上的界说那样清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所指导下的实际运动中并非一切都科学;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断言和设想难免带有空想的色彩;不仅如此,某些正确的理论原则或设想如果被强调到极端,被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会变成空想,由此会带来比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更惨重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转折。理论的转变内含着方法论的转变 ,即在揭示历史规律的基础 ,认识社会变迁的根据 ,把握科学进步的本质等方面的变革。方法论的转变是理论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转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成为可能。一、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从求助于理性到求助于历史18世纪、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就其内容的实质来说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在发展初期的思想反映与理论表现。但就其哲学渊源与理论形式来看 ,却“表现为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胜利到曲折、从曲折到新的希望的历史过程,纵观这一历史进程,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回溯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既能看到社会主义一直是作为世界历史的正义力量而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又能反思到社会主义由于脱臼于世界历史而被世界边缘化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开始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模式,空想社会主义一开始就以其独特的价值性区别于人类社会已有的实践和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性.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使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纯粹思维王国的想像,成为以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为客观对象的价值判断的革命性转变.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价值体系时应该更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来丰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既要根源于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也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在为这种转变提供过思想材料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傅立叶的,学说体系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学说体系以及它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对于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继承人类宝贵的思想遗产和思考当代社会主义的许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包藏在神秘外壳中的全面改造社会思想 沙利·傅立叶(1772—1837年),是19世纪初期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包含着辩证法观点和唯物主义萌芽思想的社会历史理论。以这一理论为基础,他进而提出了内容深刻的社会主义方案。这个方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十月中旬,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对党的十二大文件中从多方面有所充实、发展了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探讨,重点学习和探讨了社会主义特征新概括的有关问题。一、十二大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更加完整的认识和概括。同志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反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斗争中,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并对社会主义的特征作出了科学的概括。但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来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推动作用。同样,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离不开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拉布里奥拉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回答历史与现实的社会发展问题,更强调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论证。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早期世界观的两次转变,无不伴随着对未来共产主义认识的升华。可以断定,正是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出现,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在建构唯物史观时,在想想上引起了对未来问题的关注,也正是他们后来不断地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批判,才使得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之"空想"而言的,是研究无产阶级运动条件的理论。建立在具体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与理论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不同的。邓小平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生产力联系生产关系视角论述了社会主义存在的内在理据,发展了经典作家从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视角阐释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独特的由空想到科学的演变道路?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过何种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领会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意义的。一列宁指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全集》第20卷,第6—7页)近代中国文化思想也具有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弄清其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空想论的界限,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克服各种空想论的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演变空想社会主义作为早期无产阶级的不成熟的理论形态,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中国近代,伴随着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产生和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对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与优越性也将取决于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的结合程度。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当代社会主义能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21世纪,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是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暖 《理论界》2022,(7):8-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与唯物主义有着内在关联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这个命题 ,浓缩了从1 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经过空想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历程。实践的唯物主义把作为社会主义“逻辑基础”的唯物主义提升到实践活动的层面 ,只有付诸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真正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正因为有实践的唯物主义 ,才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而践行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的人当然也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 ,他们的使命也就是“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实践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社会主义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依次是:马克思的时代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列宁、斯大林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且已经越一国的范围.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当代,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我们正在进行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的僵化模式到改革开放的转变,产生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顾社会主义的这些发展和变化,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以此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时,要特别注意破除教条主义和僵化模式,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