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外燕尾式隧道的修建起步较晚,相应的技术难度较大,缺少施工经验和技术标准。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新建向莆铁路戴云山隧道燕尾段工程开挖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支护体系受力特点的分析研究,指出大跨段拱顶下沉和拱底回弹较大,连拱段中墙上方岩体最为脆弱、中墙偏移、墙身偏压、墙底受拉,小净距段中夹岩柱承受压力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与对策,对燕尾段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少,支护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根据软岩硐室的支护原则,提出了软岩硐室联合支护的原理,从提高围岩刚度,扩大支护机构范围和增加稳定性方面对大断面软岩硐室进行联合支护。加固后,其变形量明显减小,实践证明,预应力锚杆、锚索和适时的二次注浆加固能较好的解决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问题,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大梁峁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针对水平层状岩体隧道,采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将水平泥岩砂岩互层岩体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的方式,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通过分析围岩塑性区、围岩应力、隧道变形、锚杆轴力、初支及二衬内力,得出施工采用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和水平泥岩砂岩互层隧道围岩变形和初支、二衬应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采高工作面顺槽巷道断面较大、受回采影响矿压显现剧烈、巷道维护困难,本文对首先对回采巷道帮锚杆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帮锚杆失效的机理,然后通过大采高回采巷道煤帮锚杆受力进行了实测分析,得出了锚杆支护效率的大小,受煤体强度与锚杆强度差值影响,差值越大锚杆支护效率越差,以及巷道两帮在进行锚杆支护时应充分考虑煤岩体的强度,选用的锚杆强度略大于煤岩体强度最为合适的结论。对软煤层大采高回采巷道的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兰新复线兰武段鸟鞘岭隧道F7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达1m以上,初期支护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优化、更改预设计,在左线迂回导坑做试验段,进行了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正洞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车道公路隧道加宽段空间跨度大,加宽过渡段设计难度大的难题。以某三车道黄土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加宽过渡段的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宽过渡段处初支结构的变形呈现不对称性。距过渡段10 m范围以外加宽段围岩变形趋于对称。加宽段施工对正常段的围岩变形影响较小,对加宽段围岩的影响范围约为10 m。故在三车道公路隧道的加宽段施工过程中,除加强支护外,距离过渡断面的前10 m加宽段施工应提高监控量测频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乌鞘岭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特点,及其整治措施,通过模型计算对施作锚杆隧道与没有施作锚杆隧道的应力以及位移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锚杆支护对于整治大变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厚煤顶大断面回采巷道因应力反复扰动及叠加带来的支护困难,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设计出锚杆(索)、钢带托板、金属网联合支护的巷道基本支护方案和巷道超前支护方案,并针对特殊地段提出打设组合锚索、注浆加固、打设密集木垛等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数据显示: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25~30m以外,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较小,但在超前25~30m以内,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增长较大,巷道围岩变形量局部较大,但整体上能够保证巷道的有效支护和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郑万铁路黄家沟隧道标准断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产状岩质隧道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围岩力学响应、变形特性以及锚杆力学特征,阐明不同于传统松散介质的层状岩质隧道失稳模式及锚杆支护要点。结果表明:节理面极大削弱了岩体稳定性,开挖会引起沿层理面滑动,导致明显地质偏压。隧道开挖使得层间节理首先被破坏,节理离层区不是发生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上,而是发生在节理垂直方向。水平层状或倾角较小时,顶部和仰拱节理之间产生离层区,易引起岩层弯折破坏;随着倾角增大,顺弱势节理面滑动趋势增大,破坏主要取决于节理面强度和层状节理之间滑移;当倾角为75°~90°时,破坏主要为边墙岩块弯曲压溃;竖向节理时,中间垂直土体挟持作用减弱,易剪切破坏失稳引起冒顶坍方趋势。从群锚效应来看,锚杆与滑移面夹角大于23°时,锚杆支护效果发挥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载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既有线钢桁梁桥高强螺栓节点螺栓断裂问题,以长东黄河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带螺栓的实际节点板局部有限元模型,对其在轴力作用下的传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螺栓缺失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列高强螺栓接头在轴力作用下各排传力比呈马鞍型分布;在螺栓连接的计算中应考虑一排内螺栓传力的不均匀性;螺栓缺失后只对局部范围内的螺栓传力比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其相邻的两排螺栓,但若传力比较大的螺栓排缺失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极易使剩余螺栓所受剪力超过其抗剪承载力而出现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2.
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为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通过区岩性极其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通过大小不等断层共17条,其中二郎洞断层束长达2 355 m,且具有一定的高地应力。受复杂地质的影响,关角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变形,最大变形达到了505 mm,现场对发生变形段采取了横撑、长锚杆、径向注浆、二次支护等措施进行加强,对未开段采取了加强初期支护、双层初期支护、调整初期支护曲率等措施来抑制变形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了白坪煤业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规律,采用极限平衡拱理论,分析确定了三软回采巷道锚网(索)+u型棚支护参数。经过现场试验,表明该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三软煤层围岩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4.
风积沙质黄土构造上具有松散、钻孔成孔困难等特点,这种土质中隧道施工易于发生崩塌。针对朔州隧道进口段拱顶出现塌陷、下沉,喷射混凝土剥落、开裂、下塌变形且侵限等现象,选择采用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对初支进行拆换。采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对风积沙质黄土隧道坍塌体工作面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迈式管棚超前支护结合迈式径向锚杆可以有效控制支护及围岩变形,实现了侵限段初支安全拆换。该技术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煤矿深井岩巷破碎软弱围岩的支护方法,结合煤矿大巷的支护工程实践,提出煤矿轨道大巷联合支护的设计理念和优化支护方案。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新旧支护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网分步联合支护方法,充分发挥并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取得了较经济理想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膏溶角砾岩地层,围岩松动压力和膨胀压力大。对圆形、马蹄形、椭圆形三种断面型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提出膏溶角砾岩地层区段隧道的合理断面型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问题,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和微台阶留核心土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变形及地面沉降方面优于三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在施工进度、资源利用、造价、工序转化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仅在围岩具有自稳能力并且可以机械开挖时,可以优先采用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其它条件下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