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堕落的伊甸园的寓言,男女主人公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充当了花园中的新亚当和夏娃。拉帕西尼医生的花园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它与小说的人物、情节和内容有机地契合在了一起。同时,贝阿特丽丝是花园意象的延伸,花园也是乔瓦尼内心情感的投射。花园意蕴丰富,承载着小说的主题,隐含着霍桑对清教教义、人性及种族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这是一则失乐园中新亚当夏娃———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的爱情悲剧。霍桑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小说象征意义丰富,引发读者的多种解读。小说中霍桑利用光明与黑暗的转化暗示着人性的正恶,通过颜色的意象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及模糊性。光、影、色的娴熟运用反映了霍桑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女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刻意塑造为天使与妖孽的混合体:她天真美丽却剧毒无比,她是尘世美和善的代表同时也是恶的载体。贝阿特丽丝悖论的形象体现了清教原罪观中人类自堕落后的缺憾状态,表达了霍桑对于清教原罪意识的认同,也折射出霍桑童年经验形成的先在意向结构对其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拉帕西尼的女儿》的社会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通过将自然(花园)作为小说的一个主角,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诠释,揭示了生态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他超时代的生态意识正契合了20世纪美国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奠基人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基本观点。对于当今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霍桑超时代的生态观仍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充满了善恶与美丑的争论,揭示了人性的恶。通过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人性的恶,并探究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6.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7.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拉帕西尼之女>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贝雅特丽丝的毒性展开.虽然贝雅特丽丝的身体充满毒素,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灵魂.在霍桑看来,身体的毒性只不过是一种凡人的幻觉,灵魂的毒性才是真正的邪恶.灵与肉是可以分离的.  相似文献   

9.
在德勒兹的哲学体系中,“脸”是其成熟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权力组织形式变化的共同结果,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比阿特丽丝之死是当时麻省医学界两大派别之间争斗的结果。从德勒兹的哲学体系出发,探究比阿特丽丝的死因,能够进一步认识“脸面性”机器的杀人本性。“脸面性”的本质属性就是以利益相诱惑,以抑制主体个性为手段,以无辜者的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久负盛名的一篇小说.“逃逸法”是基于德勒兹哲学概念“逃逸线”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块茎、辖域化、脸面性和无器官身体.根据德勒兹哲学视阈下的逃逸法解读可以看出,以当时医药实验领域无序失控的竞争为基础的块茎引发了消极的解辖域化.随之,以经济利益驱动为特征的脸面性机器的作用形成了以顺应疗法和对抗疗法为标志的两个利益集团——两张“脸”.它们之间竞争的加剧使核心脸员成为恶化的无器官身体,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艾尔默和拉帕其尼分别是霍桑短篇小说《海德格医生的实验》《胎记》和《拉帕其尼的女儿》中的三位科学家。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科学技术,其实为科学知识控制而异化,不惜以亲友为实验品并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研究。科学家的疯狂行为向世人警示了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世情小说是明代中后期盛行起来的一种小说类型,在诸多世情小说代表性作品中普遍设有一个形貌鲜明的私家花园,一系列花园物象成就了世情小说独有的美学意蕴和艺术效应,不同类型的花园形态也影响着情节的建构,从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叙事表达的需要,具体表现为通过花园的兴衰存亡、结构布局来构成情节之间的粘连、阻断、重构、排列等。花园的形态类型具有兴衰、对称与重置等形式,这些形式决定了情节之间的开合、对称与重置,使得情节结构与文中花园形式构成一致,花园担当了故事空间与形式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其小说和人物刻画大量运用了心理分析技巧。文章借助荣格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以及从众求同原型和阴影原型等概念来分析霍桑笔下的人物形象,探究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进而揭示小说家的"无意识"人性观,说明霍桑的文学创作思想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哥特小说源自于18世纪的英国,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等人将这一写作风格发扬光大,使哥特风格带有本土色彩。霍桑的短篇小说《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是典型的哥特小说,故事中的背景描写充分体现了哥特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擅长剖析人物内心,他的小说被看成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在其著名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说情节发展中体现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表现出了霍桑对人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霍桑的长篇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意识和艺术特色。在该作品中,霍桑娴熟地运用了独具匠心的象征手法,将象征意象自然而然地融入小说,从而使小说深入浅出、寓意深远。色彩的象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关于色彩的描写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着极其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大爷》弥漫着一种恐怖与神秘的气氛,展现了布朗走向绝望的心理历程。小说的美学效果和主题意义体现在小说的语音、词汇、句法、叙述等不同层面的语言特征上。读者可通过解读这些特征来感受恐怖与神秘,了解布朗绝望的心理历程,领略霍桑恐怖小说的独特的文体魅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霍桑的小说大多主要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社会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作者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宗教伦理观,抨击了清教社会伦理观对性爱、婚姻的严厉惩罚。霍桑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伦理因素。本文以《红字》为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复杂的伦理关系的分析,解读霍桑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发生在清教社会伦理背景下,悲剧人物改变各自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身份,违背了清教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标准是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