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防灾赈灾措施刘太祥天灾人祸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天灾是自然给人类所造成的祸害,主要指旱、蝗虫、水涝、风雹、地震、疾疫等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损害和破坏。人祸是人为因素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事在人为,人存政举,人亡政...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医学人类学看来,疾病不仅仅·是与机体自身的紊乱有关,在疾病的概念下也会衍生出人类不同文化对疾病的认知和界定,以及疾病在某些具体历史、社会文化情景中所具有的意义。将疾病置于中国边疆过程中加以考察,可以勾勒出一部由瘴疠、鸦片、海洛因、艾滋病构成的西南中国边疆史。本文认为疾病是一种跨文化接触的身体体验,是一种被建构出来的话语形式,记录的是少数民族在与外来异文化接触、交往时表现出来的文化策略;疾病是西方殖民体系在中国边疆留下的深刻的殖民历史印记;疾病也勾连出民族国家对边疆各民族社会的整合,对边疆地区的疾病控制就有了能否治理、控制边疆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及其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建构论这一新取向,不仅对科学心理学展开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对意识这一传统的心理学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建设性的积极探索。在社会建构论者看来,高级意识问题是意识经验建构中必然涉及的问题,可以在建构主义的维度上进行解释。意识经验不仅是神经生理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主观社会建构的心理现象。深入地研究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对于丰富意识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新近的研究将灾难界定为一个涉及自然或技术环境的、有潜在损害力因子与某一社会和技术生产形成的脆弱条件下的人口复合而成的过程和事件。从这一基本的理解中形成了三个广泛的命题:(1)行为与机构应对范式;(2)社会变迁范式;(3)政治-经济/环境范式。文章聚焦于灾难的脆弱性的历史结构范畴,尤其是就发展中国家的情景,讨论了应用人类学对灾难管理的贡献以及灾难风险的观念与评估研究,还探讨了危害与灾难研究对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潜在意义,侧重点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社会变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不仅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标尺,也是现代社会元理论内在正当性论争的焦点。康德哲学的建构试图为科学知识的合法性提供正当的理论依据,且意图为个体的道德情感和审美精神提供先验人类学的证明。现代性纠结的复杂论域中通过康德的人类学的基础可管窥知识的现代性困境,康德的哲学—人类学建构的难度在于人类学依据的三层不同侧重及其对于普遍历史观念的三重证明。  相似文献   

6.
凯博文是人类学和医学学科交叉领域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其著作《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探讨了疾病、身体、文化间的关系。疾病是一种建构,身体是一种文化,不同社会的文化建构不同的身体概念,身体与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过程,隐藏在身体表象下的是社会、文化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摘要]灾难的研究以社会学为先,大致强调灾害对社会成员以及社会环境的冲击,并试图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人类学进入灾难研究虽为时尚浅,但对于灾害发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以及减灾过程中文化的作用的关怀却有新意。灾后所生成的新的文化,不仅在灾难应对中形成新的经验,而且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人类学的灾难(或灾害)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与学科建构相关的分类、概念、方法等的讨论,更多的是紧扣灾难、灾害、灾异等具体事件的研究,其中灾难风险是重要的内容。灾难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是人们基于过去灾难经验对关切个人和社会未来不确定性的观念、想象与表述,以及预警与应对的某些具体实践。对此中外学界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其中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的"风险社会"理论被认为是反思现代性且改变了风险问题讨论方向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田野民族志是人类学研究工作的核心,田野情景中的灾难人类学将基于对具体灾难场景中所呈现的环境风险性、人类脆弱性和社会弹韧性的辨析,来就具体地方的灾难应对实践经验进行精准化的总结。坚持整体性的框架分析、过程论的动态考察,以及地方性视角的呈现和转述,灾难人类学的田野民族志研究可就人类社会在可持续性方面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机遇可能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呈现。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人类学对灾难救助研究的民族志案例与理论反思,本文主要讨论灾难救助对受灾群体在生态、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变迁所产生的复杂的影响,并重点分析灾难救助讨论中的三个核心层面:灾难救助作为人道主义礼物的政治性、受灾人群"受害性"的塑造以及受灾人群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所展现出的能动性。通过对嵌入在灾难救助和恢复重建项目中的历史、话语、政治和社会关系的考察,本文指出,对灾难、灾难的损失以及受灾者的认知和操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灾后救助的效力,也深刻地影响着受灾人群身份认同和社会生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郭华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4):133-137
徐杰舜先生《人类学教程》一书,作为我国一部系统探讨人类学学科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著作,其海纳百川的宏博思想和严谨科学的资料归整,不仅在理论领域拓展方面,而且在实践操作应用方面,为人类学整体建构奉献上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作为一次积极有效的实践尝试,也为当代中国人类学理论建设与实践运用提供不少诱发性思考与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建构谢剑鸣文化人类学本质界说在人类学包融的各种学科中,文化人类学可谓是影响最大的学科,西方学术界对它格外重视。但是它本身的复杂性也总是令研究者们费神伤脑。在西欧,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是同义语。在美国被叫做“社会──文化人类学”。通常,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灾难的定义, 如同文化之概念, 纷繁驳杂, 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 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碍学术的研究, 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是灾难研究的要点,而人类学之传统的适应(adaptation)观念或其对立面——适应性缺失,也即脆弱性(vulnerability)为解释灾难因果与过程的关键。人类学需要强化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灾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关于灾难的定义,检视了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论和主要面向(兼及社会学).文章从地处5·12汶川大地震中心的S市的田野观察出发,就组织应对、社会互动、宗教仪式、生死哲学与文化适应等方面加以探讨,总结了中国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念及其主要面向,以期对未来应对灾难做好理论准备与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脆弱性分析在灾难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梳理灾难社会学、人类学等灾难的跨学科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灾难社会工作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基本导向与准则,以社会工作理论或视角为指导,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或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分析等方法为途径,整合灾害周期评估模型和微观与宏观评估模型,对灾前、灾中和灾后个人、社区和制度三个层面的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四类脆弱性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探讨发展型介入方案。  相似文献   

17.
藏彝走廊的自然灾害与灾难应对本土 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彝走廊是一个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民族地区。从灾难的社会属性出发,文章通过考察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灾难应对的本土实践,分析了一些特定的自然灾害作为当地环境系统中的一种常态性特征是如何历史性和结构性地融人人们生活世界的经验图景之中的,并探讨了当地各民族如何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文化体系中如何应对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场景。从而指出,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并非只是关注灾害现象和灾难应对本身,更是要理解人们的生活世界在可持续性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关乎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生理上的易感性是女性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等社会原因,造成了艾滋病对女性更大的危害。在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下分析了艾滋病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相应有助于抑制艾滋病在女性中蔓延趋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日常生活中的风险,以及因风险产生的焦虑表达不应该被认作成现代化的阻力,相反,"负面"情感宣泄恰恰是现代性的真实存在和灾民的真实诉求,甚至能从根源上规避集体性的社会运动等不稳定因素。而人类学对风险或灾难的研究,不仅应关注事件本身与过程,同时也应该讨论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和情感价值的表达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自18世纪以来,外敌曾对西藏地方进行多次侵扰、渗透乃至侵略,不仅给西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西藏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