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革和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中国目前存在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商品房制度,然而目前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给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深入发展和中国住宅保障体系的完善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采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结构、户型、购买资格、收入界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住宅市场过滤模型等理论对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现有制度的改革取向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新旧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不同观点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回归出贵州省GDP产出函数,以分析影响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此,实证检验了贵州省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原因,并就此提出配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利磁力理论,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人口迁移福利磁力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福利磁力效应的财政压力估算公式,并以广东省为例,就户籍制度改革中的福利磁力效应的潜在财政压力展开社会救助制度层面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去除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区域分隔机制的情况下,将可能产生大规模福利移民问题,使发达地区财政负担迅速加重,显著增加国家总体财政开支。借鉴国外福利去磁力化政策实践,设置社会救助制度的资格申请等待期和福利递进机制是比较可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导致人们观念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结果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契合程度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沙市六个单位的职工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单位职工对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的主观评价存在结构性差异。市场能力强的职工认同住房的商品化分配制度,而市场能力弱的职工则更怀念住房福利分配制度。不过,住房改革的结果迫使78.7%的回答者接受了住房的商品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适用住房一直采取只售不租的供应方式.从2006年开始,一些城市已尝试在保障性住房中建立政府与个人共有产权房的制度以解决现有经济适用房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本文通过福利经济学原理对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对其目标覆盖人群的福利影响分析,在肯定“共有产权”制度创新意义的同时,提出进一步推广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1998年经济增长率要保持8%的目标,住房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便成为大家的共识。朱基总理在3月份答记者问的会议上也着重强调要实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国务院在新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  相似文献   

7.
把企业国际竞争福利经济学分析引入国家 (民族 )利益这一特殊福利因素后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 ,可以深入分析跨国公司产业控制对我国经济自主权、产业成长、企业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微观分析表明,房价变化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于不同群体是不一样的,并受到金融环境的约束。决定房价变化对全社会居民消费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住房资产量及其分布结构、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金融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因素。以1999-2009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的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收入效应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2)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的长期上涨所带来的房产升值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效应大小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特征;(3)近5年我国房价的持续加速上涨强化了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削弱了住房财富效应,在住房和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富效应的减弱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了克服实证经济学的理论局限,福利经济学引入了功利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实现了实证经济学到规范经济学的转变;第二,仅仅以功利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福利经济学(通过帕累托准则)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应该改弦更张,进一步将道义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第三,同时以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福利经济学必须引入伦理妥协的方法,以解决可能遇到的理论不一致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研究的福利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经济研究中,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本文引入9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后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标准,与传统福利标准相比较,阐述了不同福利标准对环境经济问题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户籍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命题表现为决策者的政策目标的优先序从工具性目标向权利和平等的价值性目标的转变.户籍改革的本质是决策者放弃以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权利及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工具性目标, 将流动人口的权利保障及其正义性纳入自身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之中,并赋予其权利价值在政策目标序中的优先地位.改革的路径是以渐进式为基调的,以一种循序渐进的适应内外压力的形式出现的,并对原制度存在强烈的依赖性.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的种种福利,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基本价值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认同表现得较为强烈,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农村居民对社会福利的预期功能的高度认同与其对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效果的低度评价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这表明作为公共物品的社会福利在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价值认同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责任上的政府责任取向以及在福利资源配置上的普遍性原则取向都表现得较为强烈且较为一致,其社会福利模式取向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模式取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评述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价值论出发,分析了社会保障的“稻田现象”,指出适度的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和提高经济效率,认为中国过低的社会保障已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和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未能从内在机理上挖掘改革的动力,以此保证改革的效率和效用。内在动力的不足、改革本身制度的缺失、改革成本分摊不均、行政伦理失范等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障碍。宪政经济学采用个人理性选择的视角,对规则的选择和规则下选择的分析给予了行政体制改革诸多启示。对行政体制改革困境的突破关键在于对改革进行立宪选择的约束,尊重利益主体的改革需求,加强伦理道德动力挖掘,以此构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宪政经济学尽管是一门规范研究的学科,但是其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理性选择、规则的选择和规则下选择的区分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诸多的启示。采用宪政经济学的视角,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内在动力不足、对改革本身没有制度约束、成本分摊不均、行政伦理和公民责任缺失等诸多难以突破的困境。本文主张必须对改革进行立宪选择的约束,充分尊重利益主体的改革诉求,加强伦理建设提供道德动力,重塑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福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用于指导社会选择的福祉标准的存在性及其具体形式的决定问题。阿罗不可能定理最早以社会选择的理论框架探讨了这一问题。现代福祉经济学在继承和批判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基础上为此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答。本文阐述了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贡献,系统分析了从这一定理出发,为了得到福祉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答案而经历的复杂的理论探索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人们对三个具体难题的求解来加以归纳和说明;现代福祉经济学正是在回答这三个具体难题的基础上揭开了社会选择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8.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9.
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构建农民福利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江苏省高淳县和盱眙县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结果发现:(1)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户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但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社会资本状况和参与决策自由等功能;(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盱眙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改善水平显著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淳地区.政策含义为优先实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和合理选择集中居住模式有利于保障农民福利和节约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