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浪儿童现象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上海火车站地区49名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流浪儿童问题的生成主要是由社会转型过程的家庭功能失调、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儿童对自主童年的追求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文化已确定的规范性儿童照顾模式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条件之间产生明显的断裂,进而迫使儿童外出流浪以寻找替代性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高度重视,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形成儿童流浪的原因很多,但家庭问题则是形成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 相似文献
3.
儿童流浪源头预防的内涵及其实践儿童流浪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实践表明,最好的救助是预防,最好的预防是教育。相对于原有的仅仅注重已发生的流浪儿童的被动救助,思考在源头上有效预防儿童流浪行为的发生往往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安,有一个世界上最为特殊的"儿童村"。它以社团组织--陕西省回归研究会救助、代养流浪的罪犯子女而得名。1995年以来,此组织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共救助流浪罪犯子女近百名,使他们有了集中生活,接受教育的地方。他们的学籍均在当地的中小学。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病要治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理,流浪儿童问题也不能仅仅是流浪—救助—遣返的模式,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除了对他们提供外在帮助外,还要对该群体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尤其面对流浪儿童这个特殊的少年群体,心理矫正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流浪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他们再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8.
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弱小贫穷的孩子流落街头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自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正式通过并生效以来,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国家,特别是中欧、东欧和中亚,无家可归人口达到了前所末有的数目。例如,在罗马尼亚,流浪孩子以首都的下水道为家;在蒙古,无家可归的孩子和与家庭分离的孩子靠地下暖气道躲过冬天的严寒。 在非洲和南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流浪儿童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无可回避的一部分,他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它国家,如印度也有强大的流浪儿童群体之间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越南两国同为流浪儿童问题十分突出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它们根据本国实际,在流浪儿童保护工作中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为保护流浪儿童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流浪儿童的监护委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流浪儿童的问题。在现行立法并无关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的 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民政 部门在流浪儿童的救助 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探索 性工作。这种有益的尝试 虽然卓有成效,但在工作 中也遇到了不少法律上 的难题,有关流浪儿童的 监护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机构内的服务--行为辅导、学业和就业辅导行为辅导行为辅导是一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流浪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服务方法。行为辅导遵循一定的科学步骤和程序:第一步是对流浪儿童/青少年的行为进行分类。按照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该领域的政策体系尚存缺陷与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现实,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究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的现状,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建立健全该领域的社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积极性不够;现行救助保护政策中的返家政策难以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理念滞后等。为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条例;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加大投入力度;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从源头减少流浪儿童,同时为返家儿童提供跟踪服务和制定儿童寄养服务政策;救助机构要以儿童为本,实现更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支撑,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流浪儿童边缘化处境的形成和边缘化状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要达到救助流浪儿童的终极目标,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建立、扩大和完善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一是要建立和巩固正式支持网络、二是非正式支持网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救助流浪儿童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特别关爱,并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扶养、家族收养以及私人捐助施舍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近代,教会和社会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进行的施善与教化工作,使流浪儿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始终没有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流浪儿童数量庞大,问题比较突出,但与此同时,在预防和救助方面,印度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一些预防、救助理念,制度和具体措施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