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浦虹 《学术探索》2013,(9):98-101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的“大地”,之所以成为语言性的“大地”,主要是凭借于语言自身的道说,作为道说的语言开辟道路而成道,然而自身却隐蔽不显,语言开辟道路并呼唤出四方世界。作为四方整体之纯一性的大地与其它三方相互归属、相互游戏。本质的语言即“道说”就是家园,家园作为“道说”聚集着天地人神四方,并且此四方整体的镜子的游戏使人诗意地居住在语言作为家园之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出版以后,尤其是1930年以后,他的文风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索重点也有了一定变化。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后期的哲学思想(以1930年为界)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剧烈的“转向”,准确地说是对前期思想的拓展与升华,“此在”、“存在”、“存在者”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问题也始终是海德格尔坚持的哲学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松峰 《社会科学》2020,(4):108-116
学生时期的海德格尔是以反自由主义的形象登上学术舞台的,自由问题一开始就是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与现代自由主义相对,他所理解的真正的自由是有根据的、有约束的、有秩序的,它与命运内在地根本相关。这种真正的自由是现实的自由。海德格尔学生时期所讨论的其他主要问题虽然看似与自由问题无关,但实际上都为他走向现实的自由奠定了基础和方向。而且,他的自由问题一开始就与存在问题、生存问题、时间问题、真理问题根本性地关联在一起。他学生时期的自由思想是其后来的自由思想的"来源",从而也是其未来。在自由与命运"之间"寻求人的自由乃是其自由思想的基本理路,寻求一个既超越了个人乃至人类又与之有着内在的根本关联的约束或根据乃是其原初动机,反个体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其根本性立场。这理路、动机和立场也是导致海德格尔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发生"转折"的关键,是恰切理解他后期所谓的"泰然任之"意义上的"自由"的前提,也决定了对他来说虽然自由一开始就与伦理道德问题相关,但一开始伦理道德就是指向约束自由的命运的,而不是指向他人的。  相似文献   

4.
张芸 《南方论刊》2007,(1):49-49,48
从古到今,死亡的解释芸芸种种。而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能在诸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在于他从存在论的角度去领会死亡的。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追问什么是时间时,对永恒意义上的时间观和流俗时间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二者是一种"无人"的时间观。在对时间的维度进行沉思时,道出了时间的基本现象是将来和本真时间的四维性,即曾在、当前、将来和规定三者相互送达的达到,这种达到意味着时间是归属人的,没有人就没有时间。海德格尔"思"时间的维度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芳 《北方论丛》2015,(5):121-124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以及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的传统思想遭到海德格尔的批判与否定。海德格尔对于物与知的符合提出质疑,并追问符合本身的前提。在这一追问中,海德格尔肯定了真理首先应当是存在的真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本体论真理观。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与前期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出现了从此在言说观到大道道说观的转移。道说不是此在人的言说,而是大道说话的方式,它的基本含义和功能是显示和聚集。道说之显示不是人类的行为,而是一种自然的显现;大道的显现和聚集不是源于人为的力量,而是源于以大地、自然为根基。大道道说观因此也是一种以大地为根基的大道自然涌现语言观。海德格尔对大道道说所具有的自行显示和关系聚集含义的发掘,表现出对人类中心主义独白话语的深刻批判;其对大道道说的大地自然根基的强调,又表现出对天地人神四方世界自由游戏的生态审美栖居的呼唤,大道道说观可谓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语言观,具有深刻的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诗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其文艺美学思想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之上,是其哲学观点的延伸和论证。在对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反叛同时,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作品中主客体相统一的观点,考证了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真理的揭示,强调存在先于存在者,从而指出诗是一种“存在的创建”,它通过语言去神思存在。尽管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然而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源始的、本真的时间就是此在“为了自身之故”的存在。在此在存在的过程中时间性才到时,当此在已经不再在此时,时间也就终结了。从生存论上来看,没有一个我们共属的时间客观地存在在那里,它只是源始的时间客观化的结果而已,源始的时间只是个人的时间。归根姥底,时间性的个人化源于死亡的个人化,此在在领会到死亡作为最本己的、毫无关联的可能性之际才能开始作为自身而存在。时间性也才能绽出为此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海德格尔关于人之本质的阐释,得出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人道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它可能性的解释奠基在他对存在的独特理解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西方历史的划分,西方哲学美学主题的发展经历了理性、存在及语言的维度.在现代存在的维度中,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是沉思、思索与接受,这在晚期海德格尔即诗意的思想.对海德格尔而言,诗意的思想即经验存在、经验语言的思想.在诗意的思想中,存在与语言具体化为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作为诗意语言道说的两种方式的诗与思想,接受的是诗意语言的规定,即它们是对于诗意语言的倾听,然后互相对话.  相似文献   

12.
屠兴勇 《理论界》2009,(5):112-114
海德格尔的哲学之路是由神学引入的.在海德格尔的解释策略中,从"存在遭遇上帝"到澄明之思,再到他把为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寻找共同的神当作他后期的根本使命,其间隐藏着一种坚定的神学情怀而且几经转变后一直在颤动.本文以海德格尔的一生运思为线索,对海德格尔的神学情怀做尝试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尽管海德格尔一心想把神学因素从哲学之中清除出去,但实际上却未能做到.在他对存在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依然可以领悟到"存在"被神圣化的旨趣.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宣称采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通过对"逻各斯"等希腊思想词语"六经注我"式的词源学考察,建构起其独树一帜的"存在史"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空间性”问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性"是通达海德格尔"存在"意义的又一枢要.早期空间性问题奠基于时间性,但空间性并未作为外在于存在的问题而凸显出来.空间本质上在世界中显示本身,它在缘构性的境域中属于"自身"开启着的展开状态,唯回溯到"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才能通达对空间性的理解.晚期海德格尔运用"时间-空间"进而将空间(性)诠释为在自身性上与时间(性)相互规定的关联现象.本文通过厘清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此在、世界和栖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海德格尔对空间性这一生存维度的独特洞见,为人们开启了一条超越的思路:在境域化的周遭世界里,真正学会栖居.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之所以批判以往“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旨在揭示它们所赖以确.立的主客二分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错误及其危害。本文的这一论述,一方面表明了海德格尔的价值特质:对存在的价值探索,以及对世界之整体性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观对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红岭 《理论界》2008,(5):119-120
海德格尔对“无”的追问可以说是其哲学探讨的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却不在?”构成了海德格尔的主旨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他对整个形而上学的历史进行了纠根溯源的思考。而代表着柏拉图传统最高成果的黑格尔哲学也非常重视“无”的问题,我们在此想考察一下两个哲学大师对“无”的论说,以此梳理两位哲学大师关于“无”的思想,使我们更清楚地在“无”这个重要的哲学史范畴的理解中辨别两种哲学进路的差异与分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要论述了海德格尔通过“争辩”的方式,在肯定尼采反对理性专制传统和现代社会“享乐艺术”的前提下,又针对后者的感性主义的片面性和不良后果,阐发了艺术审美的几个基本问题。具体说是,要从历史学而非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艺术准备加以反拨的虚无主义,从而找到真正的克服途径;要以身心统一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高度把握审美状态,把“陶醉”领会为生命力的圆满;要将遵从艺术形式视为“强力意志”的力量与信心的体现,不允许感情或感官的恣肆破坏艺术形式,甚或冒充艺术。上述“争辩”对当下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海德格尔思想中蕴涵的神性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思想的复杂性令人叹为观止,其是否是神学家,也是一个聚讼纷纭且颇为棘手的问题.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无视其思维轨迹中的神性因素就不可能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其精神实质.鉴于此,论文将以时期为主线,梳理其思想历程自亚伯拉罕情结走向四元神性结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物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概念,历来受到哲学家的重视。康德对物做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认为物自身是感性的来源,设定了知性概念、范畴等限制性概念以及上帝、自由、灵魂等理性理念,认为物自身是确实存在的,却是不可认知的。而海德格尔将物自身置于世界之中,认为与现象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论的“整体主义”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论脱离二元论模式来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定内涵,将其曲解为"人类整体主义"。"人类整体主义"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观念,从国际环境正义的角度看,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极其不利。我们应透过西方生态伦理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论述,透视西方学术话语幕后深藏着的生态帝国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