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在非洲冲突管理中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非政府组织全面介入非洲大陆的冲突管理,广泛涉及早期预警、冲突调解、人道主义援助、冲突后的重建、人权保护与良政等领域。非盟和联合国日益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冲突管理中"自下而上"的建设性作用。非洲冲突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建立一个跨国框架来增进非盟、联合国相关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从而使非洲安全机制得以建立起纵深的防御体系。中国也应积极关注非洲冲突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2.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前,使用社会化媒体的非洲非政府组织日益增多。社会化媒体是非洲非政府组织收集和发布信息的平台,也是其与民众、政府和外部其他主体交流的平台。社会化媒体之于非洲非政府组织并非无所不能。作为网络虚拟平台,社会化媒体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它必须受制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现状构成社会化媒体在非洲非政府组织中应用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需求具有广泛性、个性化、专业化及外部依赖性强等诸多特点.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权益保障具有契合性,是实现该群体权益保障的适格主体.在针对该群体的权益保障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非政府组织是具体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治理中债权人治理权的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的债权人的"人权"状况令人堪忧,债权人权益屡遭侵犯。《破产法》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侧重事后,是在债权人权益已经遭受很大损失的前提下的一种亡羊补牢之术。债权人权益屡遭侵犯的原因涉及社会因素、体制因素和法制因素等,但关键是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根本途径是使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并使治理权由事后转向事前。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东亚及东南亚的政治与经济状况了如指掌,因此,他们大多数都努力谋求实现相差无几的人权政策,但是,从西方政府角度来看是对复杂事物的有经验的评价以及现实主义的政策,它们的民众、传播媒介以及非政府人权组织认为是胆怯的行为而不予赞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传播媒介、非政府人权组织以及人权活动家通常呼吁让抽象的概念全部变为现  相似文献   

9.
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追求,也是二者协同开展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非政府组织以其特有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在水库移民安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在水库移民安置的体制设计、制度供给、技术咨询、管理监督和权益维护等方面施加影响,从而实现社会风险减缓、社会整合引导、移民权益保障和后续发展扶持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权利论者假定,在起源上,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应侵犯人权或对人权施加不必要的限制,人权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梁启超基本接纳了“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的假定,但对“人权不能被国家权力所侵犯或施加不必要的限制”,“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之类西方逻辑心存疑虑甚至断然拒绝,梁启超通过对自然权利关于人权和国家关系观点的接纳、吸收、批判和改造,实现了人权与国家关系的中国化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