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重要理论是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制定我国现阶段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也要基于这一点。本文拟就我国观阶段劳动就业的特点及其发展战略转变作一论述。劳动就业问题,实质上是两种生产因素——劳动者们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正如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劳动就业就是要使可能的生产因  相似文献   

2.
劳动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业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安危,更影响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就业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由于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大大过剩,因而我国将长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伴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大力推进,劳动就业也会遇到许多崭新而又复杂的问题。因此,长期性和复杂性是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两个基本特征,充分和清醒地认识这两个特征,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宏观就业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资企业员工劳动就业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劳动就业安全问题是关系劳动者基本生活保证的根本 ,是关系社会经济安定的根本条件之一。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将大幅度增加 ,中国劳动力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 ,研究中国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 ,应正确分析外企员工的就业安全现状和原因 ,并力求寻找一系列提高中国外资企业员工劳动就业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劳动就业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列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开拓者,在理论上科学阐述了劳动就业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劳动就业观;在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劳动就业建设进行了科学探索,通过改造旧社会劳动群体,工人职业教育,培养青年劳动者,开展劳动竞赛,成立劳动介绍所等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就业;同时,列宁也从自由从业权利、妇女儿童劳动保护、八小时工作制和工人工资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权益维护舜口劳动保护问题。列宁社会主义劳动就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劳动就业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思想启迪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资源流迁的动因与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经济型、事业型和环境型三类流过人口,而经济因素是劳动力资源流过的最基本动因。流过人口在追求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收入过程中,支付了过高的迁移成本。而导致流迁成本(包括就业成本、生存成本、交通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等。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相关体制和制度以降低劳动者流过成本,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6.
劳动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扩张国民经济总量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就业结构 ,加强劳动者素质培训等方面对提高劳动就业的途径和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力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促进农村各项产业协调发展,改变劳动力就业分布,扩大劳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想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问题,作一探讨。一、农业生产不足与农村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其变动规律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某一特定社会的人口问题。既受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也受其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制约。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所产生的人口问题,它在各个社会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及其连续性;而由社会生产关系制约所产生的人口问题,在各个社会又表现不同的特性。因此,“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8.
劳动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扩张国民经济总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劳动者素质培训等方面对提高劳动就业的途径和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劳动就业、人口投资和经济技术投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人口的许多方面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让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的非法跳槽行为,不但侵害了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而且也会损害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冲击整个社会的正常劳动秩序。从法律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劳动合同制实施的监管、劳动就业服务的管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意识等几个方面,来对劳动者非法跳槽的原因予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既普遍,而又老大难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劳动就业必须与整个经济活动和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认识经济、政冶和就业的相互关系。本文拟对劳动就业的概念,造成大量待业的原因,以及今后劳动就业的战略和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这里说的社会个人,是指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是现实活动中的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活动着的个人.这种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实际生活已经表明的情况,作全面的考察和理解.社会个人既包括劳动者,也包括非劳动者.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中,有物质生产者,有精神生产者,还有其他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者中,有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也有属于“总体工人”(总体生产者)只是以一定职能和方式参与物质生产的.在精神生产者中,有的活动和成果同物质生产的关系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间接和疏远,属于不同的思想文化领域.但是,无论是劳动人口或非劳动人口,也无论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如何,他们都是社会的经济因素,都必然同社会经济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统计表明,今天从事家务的人是少数。工薪阶层在全部劳动就业人口中差不多占70%,而五十年代中期劳动就业人口的大多数还只从事农业。1955年左右开始的经济高度增长,对家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出现矛盾,社会劳动就业也出现一些新特点。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来看,保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均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在职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劳动就业状况、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劳动者个人收入结构、职工的工作态度,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格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往的城镇劳动就业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增量安置、急视存量调整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就业机制的转换,就要从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入手,对近年来的政策和就业特点作出分析,方可看出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冗员的原因、危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冗员3000多万人,占全民所有刨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这么多的城镇隐性失业人口存在实在是政策的产物。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就业——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即利用就业保障代替失业保障的制度。靠着往企业硬性喜人的强制性办法,为绝大多数劳动者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表面上着解决了就业问题,确是将公开性失业变成了隐性失业,实际上等于将失业从社会带入了企业。由于等待就业的劳动者数量是一定的,企业所能提供的职位数也是固定的,所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劳动者以公开失业的形式出现,由  相似文献   

17.
欧盟劳动就业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劳动政策是欧盟为保持国际竞争性和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本文对福利国家的盛衰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欧盟劳动就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重点介绍 了欧盟劳动就业政策的改革措施,认为继续保持对社会福利的理想追求,站在新经济时代的前沿,走第三条道路是欧盟制定劳动就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密切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经济增长是就业水平的基础 ,而就业水平又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政府决策部门应从国情出发 ,选择有利于劳动者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 ,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等途径 ,切实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变迁中的欧盟劳动就业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盟劳动就业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劳动政策是欧盟为保持国际竞争性和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本文对福利国家的盛衰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欧盟劳动就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欧盟劳动就业政策的改革措施,认为继续保持对社会福利的理想追求,站在新经济时代的前沿,走第三条道路是欧盟制定劳动就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实行家庭单职工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劳动力人口严重过剩,而劳动就业岗位紧缺,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本文认为,在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中实行家庭单职工制较为合理,即一个家庭原则上只允许夫妇中的一人就业。这样可以合理分配社会就业岗位,进而稳定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做到劳动就业队伍年龄上的自然更替。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以求创立一种符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