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现代主义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小说冷静的批判,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文学性改写,对乌托邦视角的意识形态的反抗,又有现代主义小说迷惘的探索.其现代主义因素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意义层面上,是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的心灵受到的巨大创痛的揭示;二是在技术表述层面上,隐喻,梦,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是意义层面的相应投射。  相似文献   

2.
宋薇 《晋阳学刊》2011,(4):53-56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学从自然价值的确认,导出人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尊重和责任,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从而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作出理论论证。自然价值论是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自然价值,主要是自然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评价,包括它的真理性评价、价值性评价、实践评价和道德评价。保护和增殖自然价值,是自然保护的目标。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与浪漫主义诗歌不同,哈代诗歌中的自然充满阴郁、冷漠、伤感和残酷.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文明和疯狂欲望三者的批判构成了哈代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整体、和谐与仁爱的人文追求是生态思想发展的结果,并成为他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5.
剖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鲜明的、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哈代既有传统的男性思维,又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而这既是作家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更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界主流观点将控制自然论视为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并从技术理性蔓延、自然生态失衡、人类中心主义盛行等方面,在“支配自然”意义上指出控制自然论的某些理论困境。而“控制自然”在生存论层面的合法性常被忽视。生存需要是控制自然论的合法性基点,为应对自然提出的生存挑战,人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主动谋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生存需要,人与自然的交往不是单向度的支配与奴役,而是持续性的反馈循环。反馈循环开启了控制自然论的合法性过程,在调适环境层面为控制自然论提供辩护。从支配自然走向调适环境,实现控制自然论的合理性诠释,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生存挑战,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谭瑛 《理论界》2007,(1):207-208
本文简单描述了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两位主人公裘德和苏的悲剧境遇。文章的重点是放在环境上,小说中维多利亚后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深化、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激烈矛盾揭示了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为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做了最好的铺垫。然后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各种复杂关系的表现手法和哈代对待人物和环境之间关系上的观点,阐明了人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在哈代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也包括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研究的深化。政府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提出,使政府与自然都成了伦理主体,而且,在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道德要调节的对象只能是政府的行为,由此形成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纯粹指向政府的单向度的规范形式。因此,政府就成为自然环境的最大责任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环境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环保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辉煌的成就和切肤的创痛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基于对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历程的反思,人类的惯性思维范式随着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的累积与更新发生了转变,人类开始重新思考自然客体的价值所在,日益关注自然客体生态价值的保护。应自然客体价值拓展而转型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强调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要求变革资源利用方式,扩大对自然资本的投资,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引导机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美学家研究自然美学大多从艺术与自然比较开始,从中找出自然的独特审美个性,并强调自然审美的独立性;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同时也为自然美学带来巨大的理论误区。在历史上,我们无法想象艺术产生之前人类欣赏自然的情形;在逻辑上,没有艺术这一参照,自然美学似乎就无法建立。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则支持另一种假说:自然审美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自然审美不只可以独立于艺术而存在,它同时也为人类艺术创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不是自然审美依赖于艺术,而是艺术创造依赖于自然审美经验。恰当的自然美学应当从对人类自然审美经验之独立、系统研究开始,而不应当从与艺术的比较开始。  相似文献   

11.
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以自然之友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而言,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问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政府支持型为主、政府中立型和政府抑制型为辅的"政府主导型"格局,影响这一关系格局变化的宏观因素有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阶段性变化和政治机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在上述框架之下对自然之友成立以来与政府关系的演变历程做个例分析,可以发现它与政府间的关系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确实呈现出合作互补的一面,但却很难简单理解成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问关系格局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的经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壮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而且含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蕴义 ,它反映了壮族社会的山川物产特点、壮族的宗教信仰状况、勤俭修身的生活信条和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性 ,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经济如何双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环境经济学界的许多研究不断证实或充实了这一结论.在明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突破该曲线,缩小环境与经济两难区间,扩大双赢区间.我国目前仍处于环境与经济两难区间,可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培植可持续发展"实验田"等措施,超越传统的单纯依靠经济实力治理环境的思路,尽快走出两难境地,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道家哲学蕴含的环境哲学意义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诠释:一,道家以“自然”基因定义了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方向和模式;二,“自然”即自然常态的省略表述,这可以用来探索和建构广义的生态哲学;三,道家肯定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为实现深层环保确立了价值哲学根基;四,道家提出了“玄德”和“无为”的理论,为人类的超越和自律指明了出路;五,老子慈爱万物的理念,丰富了环境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观念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古典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人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是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而自由作为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就不是与自然相互抵触的异体,而是与自然相互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由于科学理性和人的主体性的高扬,自然成为任人类支配的“机械论自然”,自然不再是与主体同在的具有生命力的主体,而成为主体理性肢解、控制和认识的对象,从而导致“自然与自由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杨艳 《理论界》2009,(5):115-117
女性主义的自然观念在批判父权制意识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的自然与文化二分.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直接批判了自然与文化的二元论,逾越了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将二者重新连接.她提出的新自然观念为她对科学客观性和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整体主义的伦理学及热力学等严密的科学基础,"自然步调"作为一套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框架体系,提出了保护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商业和政府体系的四个基本环境"系统条件"。同时作为一个推动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它在伦理判断和科学解释与实证之间架起了桥梁,成功地推动一些著名企业加入了按照其原则行事的实践活动,如英特飞公司引进了"自然步调"的框架体系,先后进行了多项关键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希尔是环境美德伦理学领域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主要的环境美德理论思想是"恰当的谦逊"理论。"恰当的谦逊"是衡量事物重要性的一种态度,它要求人们承认"没有知觉的自然"的重要性,正确地理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托马斯·希尔希望人们克服自负和无知,以拥有"恰当的谦逊"。但是,他在论证自己的理论时却呈现出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并且存在阐述不充分的缺陷,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批评。尽管如此,他的理论对环境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对人类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作了深刻剖析。由于控制自然在人类史上并非充当完全否定的意义,因而威廉·莱斯的分析实质上不仅基本完成了对人类环境伦理缺失的解剖,而且为人类生态伦理的全新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然的权利与环境法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锋 《齐鲁学刊》2005,(3):143-145
环境伦理的突出功能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上。从法学的视角并以“权利”作为文本来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的权利”上存在重大的理论分歧,在理论上应当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的权利”进行环境法的伦理定位,自然的权利是环境法的伦理基础,是环境法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