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树发 《浙江学刊》2003,1(1):50-58
世界历史是一个以物质交往为主导和推动力量的自然历史过程。普遍交往是这一过程的直接实现形式。从交往主体看 ,世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国家关系 ,但更是一种阶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和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冲突 ,马克思得出世界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革命的结论。世界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规律。就普遍交往的内容来说 ,世界历史又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活动全面交往的过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当前,我省上下正在全面有序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总结、宣传、推广一批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既是省委、省政府鲜明的价值导向,也是活动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由一个有名的"问题村"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综合标志或尺度。因此,认真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与世界观改造,对于坚定党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人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不全面到全面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首先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人是个人、群体和人类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历史的具体的体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人自己本身能力的过程和尺度;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挥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  相似文献   

4.
道德体现的是人口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文明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中人对自然改造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技术是文明的核心和标志.道德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文明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道德与文明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道德与文明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而必须深入分析道德、文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探寻社会发展中道德与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实现道德与文明和谐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词典     
社会(Society):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不同于自然界的是,社会由具有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中 ,描述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的社会互动结构的转变过程 :“在过去的社会结构中 ,自然人是基本元素 ,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原始性的联系 ,在新型的社会结构中 ,新出现的法人行动者担负了原先社会关系所承担的大部分职能 ,原始性的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科尔曼 ,1999)。科尔曼从两个方面解释美国社会的这种转变。首先是经济领域 ,人们的活动由主要集中于社区内部扩展至全国 ,许多产品由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转变为在全国性的大公司生产并供应全国性市场。全国性传播媒介的出现 ,也为集中生产的制造商开辟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关于党法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党法关系思想中国化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领导党、由领导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党法关系思想解决中国共产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实践历程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历经模仿与探索、变革与稳定、法治化与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在理论创新方面,则逐渐形成了以“党要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活动”为基本定位、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基本逻辑、以“依法执政”为基本运行方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法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的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的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即是说,企业经营者的法律地位是由企业经营活动所决定的,而企业经营者所处的经济活动地位决定着企业承包经营者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央一号文件包含着丰富的农村社会管理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和农村改革主题的变化,这种思想转变明显。主要表现在:在社会管理模式上,由自上而下的单一垂直管理到上下结合的多元治理转变;在内容上,由以经济发展为主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在目标上,由单纯注重扭转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状况,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转变;在价值追求上,由让农民生活富裕向实现整个社会的公正和谐转变;在物质基础上,由农村内部挖潜向外部给予转变。这些转变是及时、正确、有效的,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政党社会属性变移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政党由阶级性政治组织向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党组织和政党观念的日益开放.在此背景下,党社关系已经或即将出现如下重要转变:政党由以阶级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政党由强调阶级利益向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转变;政党由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转变.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民主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呼之欲出.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宜在社会性向度上积极探索,适时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形成以交互性为互信原点的新型党社关系.这对于执政党拓展执政合法性,提升自身权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必须全面把握和继续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尤其是三大形态的理论。文章指出,生产工具发展的三大阶段──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和自动化工具,决定了交换关系发展的三大阶段──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自由交换经济。以交换关系决定的社会基本活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三大形态。以占有关系决定的社会基本利益关系为标准,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非依次更替的六种形态。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具有双重涵义:在社会基本活动方式上,从传统型社会体制转向现代型社会体制;在社会基本利益关系上,从传统型社会主义(与半自然经济相结合)转向现代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一、物质利益的缘起及其基本特性“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①人们要能够生存,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必须根据需要从事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是生产力的利用过程,生产从而生产力的利用本身就包含了目的,即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因此,生产和需要有着必然联系。这里说的需要是生产目的一般,是各个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目的的抽象。由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社会形式存在。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流通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流通过程的经济关系的科学。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为媒介的流通过程,即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的实现过程。包括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具体地说,它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商品从生产转到消费(即再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实现条件;流通过程的劳动消耗及其效果和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包括人类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包括形体、智力、认识能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人的素质等七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必须与社会同步发展;人的发展需经历非自由发展到自由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家庭关系的主轴已经发生了从父子轴向夫妻轴的重大转变,以情感为基础的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成立的基础。农村家庭关系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婆媳之间共同谱写着一首协奏曲,婆婆通过观念的变革与担当二度母亲来获得晚年的赡养资源,而媳妇则为了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而与婆婆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家庭关系的主轴已经发生了从父子轴向夫妻轴的重大转变,以情感为基础的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成立的基础。农村家庭关系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婆媳之间共同谱写着一首协奏曲,婆婆通过观念的变革与担当二度母亲来获得晚年的赡养资源,而媳妇则为了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而与婆婆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裴怀春 《社科纵横》2012,(1):116-117
农村庙会是以寺庙为依托,以祭祀神灵为最初动因,以集会为表现形式,融宗教、艺术、游乐、经贸等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农村庙会它把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宗教与世俗,现实与历史、娱乐与经贸、农村与城市连结在一起,成为社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的文化载体。庙会是西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型庙会向现代型庙会的转变,其积极的一面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当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利用庙会形式为西部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有效化解矛盾,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展开,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为根本途径,即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以人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为其内容的系统。因此,广义文化包括三大子系统:物质文化子系统、制度文化子系统、精神文化子系统。它们各具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文化统一体。企业文化是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群体文化。有人说它是“补偿文化”,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不能独立于这种社会物质基础和政治制度,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倾向。在战略意义上,“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而先进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社会才能朝着正确、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