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元朝统治者在种族上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政治上又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比娼妓还低,仅高于乞丐。经济上,元统治者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官吏们贪脏枉法,冤狱遍于国中。在这种民族压迫严重、种族歧视疯狂的时代,汉族知识分子多无出路。于是一部分人不与元统治者合作,自谋生路。极少部分人则应统治者之召,仕途青云。元代的赵孟頫就是属于后一部分人。赵孟頫,生于1254年,卒于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与祖国中原的关系史上,元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当时已成为新疆主要民族的维吾尔族(元代典籍中一般称回鹘或畏吾儿),早在元朝建立之前便已归附蒙古统治者,并在元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蒙古统治者吸收了大量维吾尔人加入上层统治集团。在近百年的时期内,元朝统治者虽然基本推行了民族歧视和文化专制的政策,但却无法完全改变各民族间的正常交往,无法磨灭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在那些统治者的后代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精通汉文化的专家、学者。元代是维吾尔族人才辈出的时期,西域人(包括畏尔儿以外的各民族)的“汉化”为一时之盛。薛昂夫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的出现不仅成为元代文坛上最艳丽的鲜花 ,同时在文学史上也获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它代表着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元代社会空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元杂剧繁荣的社会原因 ,而元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元杂剧的繁荣准备了群众条件和物质基础 ,同时元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和个人爱好又成为元杂剧繁荣不可缺少的政治因素。这些是元杂剧繁荣的外在原因。元杂剧艺术自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剧作家与戏曲艺人的贡献等关联着元杂剧繁荣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就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之所以传入蒙古王室,是与蒙古统治者所推行的宗教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蒙古王室接受藏传佛教,客观上强化了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抗战时期毛泽东是从彻底解决民族矛盾,同时也为了解决国内阶级矛盾的角度来思考民主问题的;毛泽东阐述的民主思想侧重在中国应建立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行全方位民主;毛泽东提出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核心是解放农民。  相似文献   

6.
一般史学工作者在论述和讲授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时,总是概括地叙述一下元朝后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我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讲授这段历史时,则把它概括为远因和近因。所谓“远因”,指的是贯穿于整个元朝的深远原因,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所谓“近因”,指的是元朝末年一些直接激化农民起义的某些因素,诸如政治腐败、滥发纸币、天灾流行、治河劳扰等等。这些论述和讲授,虽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明英宗统治时期复杂的民族形势出发,系统地探讨了明朝的南方民族政策的变化趋势。文章认为,受到国力衰弱的影响,这一时期明朝的南方民族政策虽然经历了由抚到剿,由软弱到强硬的变化过程,但始终不能根本解决南方尖锐而复杂的民族矛盾,这主要与明朝国力衰弱和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失误有关,同时也是由其实行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民族政策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城垣,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适应统治者的战争需要和统治需要而产生的。锦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必争之地。元金的锦州之争,明清的松锦大战,都发生在这里,以致现代的辽沈战役也是从这里打响的。正因这样,适应古代历史的需要,锦州城垣也有它久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矛盾?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呈现着复杂的情况。有时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有时相反。引起两种矛盾主次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压迫中  相似文献   

10.
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流行的一种哲学和学术思潮,影响了宋、元、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界。由于封建统治者推崇理学,以桎梏人们的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造成了种种弊端。从南宋起,即有若干进步的思想家为解救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引起的严重危机,曾宣传功利之学,反对侈谈心性,鞭笞了理学家的腐朽与无能,但因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是元代有名的曲家,有曲状元之盛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弁冕元代,独具风神,涵曲子论曲谓他的词如“朝阳鸣凤”“曲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之意”.其散曲为元散曲作家中最丰富者之一.今存小令一百十五首,散套十六篇,残套数篇,近人辑之为《东篱乐府》.马致远生活的元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汉族人民和知识分子最痛苦的时代.元代统治者一方面实施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把汉人打入社会最底层.另一方面,又推行毁灭文化、打击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把儒生贬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迫使汉族知识分子“沉抑下僚,志不获展”.马致远身处黑暗的时代,一生“仕途偃蹇,大猷未展”,终只能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以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人格及对人生的探索.“诗穷而后工”,坎坷的生活成就了马致远的艺术成就.然而沉溺在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初叶开始,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逐步走向衰落,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的情况日见严重,被清王朝视为“安土顺民”的蒙古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清朝统治者及蒙古封建王公贵族加紧了对蒙古族人民的压迫和盘剥,广大蒙古族人民陷入灾难深重的悲惨境地。伊克昭盟的王公台吉,为了得到加衔尝赐和满足他们的穷奢极欲,不顾广大蒙古牧民的死活,无止境地进行苛暴勒索,向清政府捐献马匹银两,向旅蒙商、洋教堂赊货借钱,而把这些债务转嫁到贫苦牧民身上。如1853年伊盟的王公贝勒贝子等共捐马一千匹,  相似文献   

13.
感天动地——读《窦娥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在由金至元的七十余年中,渡过了饱经忧患的一生。 元朝统治阶级推行奴隶制半奴隶制的苛酷统治,严重地摧残了唐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经济。它所带来的破坏局面确实是空前的。就连长江一带的鱼米富庶之乡,都变成了“贫极江南”。蒙古贵族野蛮的种族压迫和以武力为后盾的掠夺式剥削,必然给历史罩上暗淡无光的阴影。这就是元代杂剧普遍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题材的大背景。 元朝的政治命脉是靠镇压和掠夺来维持的,推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合为一体的吏治。  相似文献   

14.
一蒙古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方言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蒙古族人民原来信奉萨满教。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汗时代接受了红派喇嘛教,但仅仅限于宫庭和贵族,广大牧民却仍然信奉萨满教。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理藩政策之一,就是广建寺庙,引入藏经,传播喇嘛教,对喇嘛教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在阶级社会内不可能没有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这种压迫和斗争虽然是支流,但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也还不少.例如,在如何对待民族压迫的问题上,存在不存在爱国与否的区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有爱国主义者,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是反动统治阶级挑起的,因此只有不同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没有爱国与否的区别.特别是十到十三世纪我国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但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不论是汉族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统治者,都是一脉相承地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同化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破天荒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革命纲领,并在自己的革命斗争中,努力把马列主义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对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这项基本原则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具体情况,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一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宣言”中就提出了“尊重边界各族人民的自主权利”的主张。1935年,在长征途中又一次庄严宣布:“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了保障各民族平等和  相似文献   

17.
(一)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封建专制统治相对稳定的时期。清朝统一中国一百多年以来,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之初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通过武力镇压和收买笼络,  相似文献   

18.
元代是一个由勇猛彪悍的蒙古族群建立起来的特殊王朝。终元之世,民族矛盾尖锐、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恶霸横行,对人权的践踏十分严重。元杂剧正是元代文人对人权追求的一个重要载体。关汉卿《窦娥冤》中有着许多人权问题,诸如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生存权等很值得人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读过元曲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似乎元代文人的言行、心理与传统文人有所不同。是的,元代这一个特定的时代造就了一批特殊的文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态。对此,我们不妨结合元曲作品作一些具体的考察。也许,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元代社会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元曲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佯钝装呆与清醒深层的思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又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其制定抗战政策的主要依据.在民族矛盾占支配地位的抗日战争中,如何对待阶级矛盾,如何进行阶级斗争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将阶级矛盾的解决置于解决民族矛盾的主要任务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一场人民战争对待.国民党在抗战中以解决民族矛盾为由收紧其对内政策,限制人民民主权利,无形中分化了自身力量.不同的政策也预设了两党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