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创新形式,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有效手段。该形式在围绕院系中心工作,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管政策,参与讨论和决定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效能;在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政治教育元素、价值观元素、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出“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等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以此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其他高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系)的党组织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责任,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党委的决定落实到基层的组织保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推进院(系)的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以学校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教师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学生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社会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助力点,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常态化、日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全面布局与新农科建设要求作为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应对新农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高等农业院校要加大对植物保护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力求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德技兼修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教学团队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农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切实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本研究以农药学课程教学为例,在充分认识“课程思政”融入农药学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农药学“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药学课程的实践情况,归纳并提出“课程思政”融入农药学课程的成效与展望。以期为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农药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兴农强农使命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随着“铸魂育人”目标的提出,课程思政承载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艰巨任务,肩负着用专业课程讲好中国思政故事的历史使命。基于目前课程思政的实践,在总结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实效基础上,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学理思考,探讨怎样突出课程思政的内涵,讲好课程思政故事,梳理课程思政已有的优势,明确课程思政的重点方向,对照课程育人的要求补齐短板,从四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现实路履的思路:一是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作用,为课程思政提供强大智慧保障;二是站在国际战略高度,用发展眼光讲好课程思政故事;三是加快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典范,加强高校间交流和合作;四是精准选择路径和方式,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功能,助力“铸魂育人”走实走深。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效果.从筑牢主体责任意识、夯实建设、完善激励保障三个维度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素质,成为当前顺利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必要条件,也是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需要。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单位,如何一体化构建院系两级思政工作体系,关系到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成效。在校院两级思政工作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把握好纵向传导、横向协同、同向融合三组关系,提升两级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原则,以提升育人实效、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放权试点、优先解决问题、加强过程管理为思路,推进校院两级体系一体化构建,推动形成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院(系)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准确把握分党委的职能与定位,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理清思路,建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肩负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量,结合既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际,着眼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服务保障,优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保障机制,乃是补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环节值得关注的方面。这三重机制着眼于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能动主体、关键环节和基础支撑,从主体维度、内容维度和保障维度三个层面共同构筑了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大数据专业涵盖学科范围广,专业综合能力要求高,然而教学实践中却存在重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问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当前大数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进而提出了解决路径:通过分层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举措,促进大数据专业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教学目标,提高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是二级院(系)的政治核心,肩负着对二级院(系)工作的主导和引导、保证和监督、参与讨论和决定等作用.落实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进一步与时俱进,统一思想,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选拔优秀干部,加强培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既是课程教育理念,也是课程教学方法。尽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仍是当前“课程思政”整体布局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相较于本科“课程思政”,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仍存在教育主体“二元悖论”突出、群体性工具理性张扬、停留在课堂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加强质量评价等途径,才能实现“课程思政”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4.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支部战斗力、促进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为切入点,指出目前融合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党建理论、机制、模式、队伍、平台、特色六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强化课程思政架构设计是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聚焦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交通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主客观现状问题,提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夯实专业基础与核心、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培育思政师资团队、完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建设架构设计。从重构培养方案、“三融合”课程思政模式、知识-能力-素养协同教学资源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多方联动机制和多维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落实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上来 ,而要抓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建设 ,必须要下大力气抓好高校领导班子、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师生员工服务上。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是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四个回归”,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借鉴CIPP模式,采用文献调查法研究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情况,发现课程思政评价过多关注结果而忽略课程实施过程或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从课程思政教育环境、课程思政资源配置、课程思政实施环节、课程思政实施效果4个部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旨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大思政课”格局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抓手。实践协同是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新主题,通过“德技并修”消除“知行脱节”问题、“育训结合”化解校企合作的“壁炉效应”问题,“大思政课”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蝴蝶结模型(三课堂体系+三精神体系+专业思政体系+大思政课体系),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有效匹配,建立“四联四通”的支撑路径。  相似文献   

19.
践行"三严三实"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高校教育管理执政能力建设、人才管理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需要。高校基层党委和党员应践行"三严三实",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高校院(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基层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创新机制。是在高校管理条例、法规、规程的完善和院(系)内部领导体制的变迁中逐步形成的。实践证明,它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的地位,更有利于发挥行政的作用和职能。本文将这一制度的变迁做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并探索其发展走向,为推动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