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晁公武编纂的《郡斋读书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 ,其编排体例、各类序和解题的有机结合 ,融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尤其是类目的设置、解题的编写和校勘整理 ,树私家藏书书目编辑之典范 ,也为中国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2.
3.
《郡斋读书志》的小序体例较为独特,它采用了与所属类目的第一部书的解题相结合的方式,这在目录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读书志》某些有小序的类目中,还存在着与《读书志》小序体例完全相同的更小的类目。这种类中有类的体例,解释了《读书志》小序体例的成因,在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意识形态、诗学观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译本的选择,对语言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取舍的影响,对严复的不忠实然而影响巨大的译作《天演论》以及他的翻译理论进行客观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目录学,尤其是私人藏书目录,著作甚多,远胜唐代.这主要由于宋代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两浙、四川地区,农业、手工业素称发达.两浙有鱼、米、盐、布之产,是东南财赋之区.四川土地肥沃,民勤耕作,也是天府之国.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南移,更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如雕板印刷达到了黄金时代.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6.
《艺苑雌黄》作为严有翼的代表之作,体现了他的诗歌研究观点,其对前人诗学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判,重点体现在他提出的诗文有所本夺胎换骨吟诗要一字两字工最善下字等要论.《艺苑雌黄》虽不像《文心雕龙》《沧浪诗话》等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那么深刻的影响,但其中一些重要观点对中国诗歌理论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德辉是晚清民初著名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藏书学、版本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惟有叶氏倾注了大量精力的《郋园读书志》一书至今少人关注,该书中体现的叶氏著录思想及成就也往往被研究者忽视。  相似文献   

8.
9.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诗派。《韵语阳秋》深受江西诗风影响。本文通过《韵语阳秋》的分析,探讨江西诗风盛行下的宋人诗学观,并就该书的价值及地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的诗学观,可以概括为求真、重志、尚雄和求新等几个基本方面,而其中"诗贵真面"、"以经世为心",即求真和重志是他论诗的要旨。他的诗学观融入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主要潮流,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出它的进步性和时代性。本文将力求从时代精神和文学审美需求的角度,及以求真、求新为旨意,去探讨丘逢甲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1.
《诗经》文学地理观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受其影响,《汉书·地理志》在风俗区划上借鉴《诗》国地理,具有空间、时间、逻辑上的合理性;在风俗描述上汲取《诗》国风俗,对后世风俗研究、《诗经》研究产生影响;在风俗论议上征引先秦《诗》论,对其所含先秦人文地理观予以深刻的解读和充分的发挥运用.由此可见,《诗经》文学地理观对汉代时贤之影响,亦可窥见其在汉代发展所至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2.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3.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名作《历史》记载了当时希腊人所知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 ,史学家称它为第一部世界通史。他认为希腊人的风俗习惯具有差异性、相似性、可变性和传承性的观点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言语大师。孔子在《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述,表达了他在言语的功用与价值、成功言语的前提与标准、以及获取与提高等方面的言语观。透过孔子的相关论述,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这位言语大师言语思想的深邃和实践的丰厚,而且可以看到他对后世言语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的读书观     
王春林 《社区》2017,(23):4-4
近来读书,感悟颇多。偏好怡情养心且趣味悠长的书,如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周国平的《遇见最美古词曲I》等。这类书常会被人为地归为闲书之列,看似消遣之作,然细细品来,犹能养心、安神、愉悦心灵。  相似文献   

17.
《诗经》文学地理观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受其影响,《汉书·地理志》在风俗区划上借鉴《诗》国地理,具有空间、时间、逻辑上的合理性;在风俗描述上汲取《诗》国风俗,对后世风俗研究、《诗经》研究产生影响;在风俗论议上征引先秦《诗》论,对其所含先秦人文地理观予以深刻的解读和充分的发挥运用。由此可见,《诗经》文学地理观对汉代时贤之影响,亦可窥见其在汉代发展所至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8.
王渔洋诗学在《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部中引述王渔洋之说多达二百余条,其许多诗学观点都与王渔洋诗学有密切的关系。《总目》第一次站在学术史和清代诗歌史的高度,对王渔洋诗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其以“神韵”为核心的诗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分析了王渔洋诗歌的渊源所自、创作特征和末派流弊,并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诗学论争进行了评述。分析《总目》诗学批评与王渔洋诗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总目》诗学批评与清代诗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传记,透过该书,我们可以窥见刘向的女性观和汉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刘向并不仅仅看重妇女的贞洁,更重要的是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妇女并为他们作传,他眼中女性的美德是多方面的,贞洁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刘向看重妇女诸多美德,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20.
《诗经》开创了"诗言志"的文学传统,不仅抒发了先民的情感和抱负,也承担起了记录先民重要史实的重担。"诗圣"杜甫极大地发扬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精神,继承发展了《诗经》的诗学观,用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本文首先对"诗言志"的发展由来以及《诗经》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述引出了杜甫对《诗经》诗学观的继承和发扬。这些继承主要体现在"兴"的运用和诗史同构的思维方式,以及致君尧舜的价值观。此外,杜诗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诗风,把言志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最后论述了杜甫对《诗经》诗学精神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仁爱精神,忧国忧民,重道尚意,性僻耽佳句"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