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国学辅助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给予一种养分,塑造了校园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通过国学教育,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2.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校长陈垣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了一大批国学名师,为学校的国学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师资基础。辅仁大学为了强化国学教育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举措,学校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国学教育的重镇,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学的意义     
武砺兴 《社科纵横》2009,24(1):78-85
本文试图不偏不倚地面对国学研究方面的基本特征,来论证“国学的意义”这个关于国学研究方面需要加以心领神会的最根本的问题。以免大道多歧亡羊。因此,笔者在诠释与论证过程中,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国学的定义和范围做出比较精准的阐明,以期达到对国学意义的正名求实方面的认知成就。因为国学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而它所有的意指也都只指向其自身。所以,国学的意义并不是不可定义的。  相似文献   

4.
周建芹 《生存》2020,(1):0099-0099
国学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当前阶段利用语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不断地增强自身对其的认可。此外,经典国学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国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国学教育的发展,立德树人,帮助学生传承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厘清国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并着力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模式:“理论精粹+琴棋书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国学教育+社区教育”的新型致用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6.
先秦国学是中国国学的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与中国国学一样可分为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两大部分.先秦自然国学博大精深,是先秦国学的两大精粹部分之一.先秦各家几乎都以自然为基础,由此演绎出人事、政事;各家学说的核心都是探讨"天地人"的关系,而且不约而同地主张"天人合一";各家著述中都非常重视对自然国学知识的记载,并且所记自然国学知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秦代的"焚书坑儒"和汉代的"独尊儒术",严重地摧残了先秦国学特别是先秦自然国学,造成了中国国学史上尤其是中国自然国学史上的大断裂.从此,自然国学从先秦国学中的精粹地位沦为人文国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素养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与同伴、与师长相处的基本礼仪规范,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尊敬父母师长,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行。从当前学校教育来看,过高重视学生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从现在学生突出表现的不良习惯出发,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品德,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熏陶学生的性情。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4):91-95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范式转移时代,"革命"与"危机"并存,故新旧范式之间的矛盾乃至冲突在所难免。在国学研究中,无论国学所充当的角色是信仰还是知识,都必须以稳妥的态度对待。在当今中国人文学科面临着范式转移的同时,整个知识界面临着一个更大的范式转移,即自然科学逐渐凌驾于人文科学之上。在此背景下的国学研究,要有大文化观的视野,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国学精神的汲取而非外在形式的复古,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并行而非局限于学术。唯此,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才更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诸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国学教育基础上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性探索,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个方向,包括:师资培育全员化、素质教育管理课程化和素质活动主题化.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园地,德育之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素质教育的灵魂--国学,国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终鲁迅一生,他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抨击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曾力主“不读中国书”,另一方面则又潜心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并以其甚深的旧学功底,在国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显而易见的贡献。对此,本文从文化理想和个性心态这两个视角,予以较为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鲁迅对于传统学术文化的独特态度,既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同时也与鲁迅的个性性格及学术文化背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鲁迅的国学研究有着社会文化和个人素质的双重动因与内涵,由此我们也能窥测到中国现代学术和学者的某种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4.
日前,青岛首家儿童国学启蒙机构——青岛"童学馆"举行了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开馆仪式,让所有家长和来宾印象深刻。据了解,"童学馆"品牌创办于2006年,系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集团旗下的全国连锁儿童国学潜能开发教育机构。以"秉承千年蒙学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童学馆"为0-12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和全脑潜能开发,注重儿童心灵教育和德行培养,目前在全国已有30多家加盟馆。青岛馆的开馆,填补了岛城"儿童国学启蒙机构"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国学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开展社区传统文化活动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礼义、诚信等为社区共同的价值观,在社区治理中建立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通过居民个人学习和社区组织学习所构建的和谐发展的社区。创建国学特色学习型社区,应通过构建组织机构、整合文化资源、加强环境建设、开展社区国学活动、开发社区国学课程、培养社区文化骨干等多种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6.
区志坚 《阅江学刊》2009,(4):143-146
卞孝萱先生在《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中概述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的治学关意,表述国学大师治学得失,开拓研究现代国学大师的范围,提出甚多值得研究的民国学术史的课题。他虽师事有关大师,评论却不讳其失,论述观点为前人未导。该著可开拓研究现代国学大师群体的视野,不独是个人自述,也是半部民国学术史。  相似文献   

17.
熊龙权 《生存》2020,(4):0034-0034
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高中作文写作中重视国学经典的渗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层次和水平,通过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创新教学课堂的方式,让国学经典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作文写作中,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精神气质、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作文提高,以至未来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原名国学研究所),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成立。4年来,国学院在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建设、国学教育培训、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国学精粹》及书画琴茶等多门课程,  相似文献   

19.
6月14日,首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振兴自然国学展开热烈讨论.会上会下,传递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和认识——自然国学的振兴是大势所趋. 文化学者孙惠军说,"我们这个会,不在这里开就在别处开,不在今天开就在明天开."振兴自然国学,就在当下. 从人类历史来看,西方科学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大量实例已经证明,世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现代科技创新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长森 《唐都学刊》2000,16(4):128-132
继续教育是我国为实现现代化尤其是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所进行的新型教育。本文从知识经济与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上论述了继续教育对教师素质进行转换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基本内容以及转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