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商品货币流通领域内的银钱比价变化的本质特征不是"银贵钱贱",而是单方面"钱贱"."钱贱"会给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会像论者认为的"银贵钱贱"使"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赋税"那样严重."钱贱"直接影响了士兵及铸钱工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沿用以往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的基础上,以"辑和民教"为基本出发点,对基督教政策作了部分调整.这些政策变通多少弥补了传统基督教政策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妥协态度,这种修修补补的应对之策不可能给清政府带来真正的"辑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出版的外国文学史著作中,“东方文学史”常用于书名,却很少有西方文学史著作在书名用到“西方”,多用“欧美”一词.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首先,“欧美文学”的提法是约定俗成的.其次,由于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带有明显的负面政治含义,因而被文学史研究者刻意回避.近十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西方”从被回避到逐步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正>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是极为错综复杂的,有侵略、被侵略的关系,经济贸易的关系,文化交往的关系,等等。本文仅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阶段性及其特点。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欧洲于14世纪发生了文艺复兴,它  相似文献   

5.
银荒问题与道光朝士大夫的"以货易货"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光时期,由于鸦片入口而导致了严重的银荒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士大夫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严禁派和弛禁派各有不同的主张,但却都把以货易货作为解决银荒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内容上,严禁派的以货易货主张主要偏重对鸦片以外商品的交换方式的控制,弛禁派的以货易货主张则以鸦片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见解和利益出发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道光时期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李伯重 《社会科学》2007,(6):173-178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萧一山是中国近代著名清史专家,也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继承者.青年时期,他发奋著述<清代通史>,形成了"民族革命史观",并以之作为贯穿清代近三百年历史的主线.其内涵主要包括肯定清初郑成功抗清事业,重视天地会作用,评价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巨大洪流等.抗战时期,在民族危亡关头,他撰成<清史大纲>,标志着"民族革命史现"达到了升华.主要论述民族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天地会肇其端,太平军扬其波,革命党竞其功."并明确地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标志,强调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意义.他的"民族革命史观"在当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是其学术经世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从"先验结构"语境中求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付 《学术论坛》2008,31(2):69-72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思维逻辑上的错位;另一个原因是仅仅从经济领域去求解.要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教会学校与美国对华文化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来华的西方列强中,美国的对华政策独具特点。长期以来,美国在与其他列强一道从政治、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舞弄精神侵略的所谓“长远之计”,企图从知识、信仰、道德等方面对中国人民施加影响,以达到从思想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郭渊 《中州学刊》2008,(1):201-205
清朝末年,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在维护海权的斗争中,晚清政府多次进行主权宣示,收回东沙岛主权,并提出"水界"区、海洋渔业区等观念,为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魏源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十九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复杂多变。乾隆末年孕育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嘉庆一朝充分展露,相继爆发了白莲教、回民等规模大、影响深的民众起义。道光末年,洪秀全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几被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看中了中国的广阔市场,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他必然会用尽办法敲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从鸦片贸易白银大量外流到抵御侵略失败,直至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大厦风雨飘摇,侵略势力张牙舞爪,清朝统治面临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而被引进来的。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闭关的清朝帝国的大门,为了扩大对华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俄、英、美等国把修筑铁路提到对华侵略的日程之上,它们对清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在华修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而攫取中国铁路权,则是列强侵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所以它们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九年,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主要铁路干线都被帝国主义各国控制着。与此同时,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由肤浅转为深化,刘铁路的态度由排斥转为接受。一八八一年,为解决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中法战争后,倡议筑路  相似文献   

14.
金永爵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清晰、鲜明地反映出近代转型期两国文人的交流实况与思想变化轨迹.他从禅学转入程朱理学,以理学为基础再去关注金石学和考据学,由重词章转向重义理,从崇尚"雅致"到发自"真情",这些都与清代文士的交流密不可分.他对清代文坛的理解与认识,也得益于与之交往的清代文士,但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信息上的误差.金永爵平生所学不拘一格,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在清朝面临西方侵略的危机时刻,又与清代文士积极探索应对西方列强的对策,体现了他开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英国和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是产生"东方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当欧洲革命风暴平息下来后,就会产生所谓"东方问题";这个问题都要留待欧洲革命来解决.他们还指出,美、法的"绥靖"政策及活动,是导致战争初期土耳其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方战争的结束不仅未使西方列强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得以解决,而且还孕育着新的、更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叶 ,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传统民族意识应运而生 ,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凸现出来 ,呈现出复古闭锁型、保守传统型、自省开放型三种不同的演变形态。民族意识总的发展方向是由盲目仇外、虚骄自傲到效法西方、反思自身 ,逐步摆脱了华夏中心观、夷夏之辨的束缚 ,民族心态渐趋理性  相似文献   

17.
始于道光初年的"道光萧条"可谓是清代以及中国经济史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文章对"道光萧条"以及与此相关的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讨论,强调历史演化中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希望以此加深对中国走向近代文明的内在变革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台湾战略地位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我国秉承了大陆地缘均势的传统,历代帝王将相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走过相当漫长的历程.西方海外殖民扩张以来,台湾一再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入侵,其主要目的是想将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二战以后,美国将台湾作为西太平洋防线的总枢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9.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时代课题.本文分四个部分分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以及中国人苦心探索救国之路的曲折历程.第一部分认为,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内因,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是造成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的外因.因此,要救国,反帝反封建就成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历史任务.第二部分指出,近代百年史是一部屈辱史、灾难史,但又是一部抗争史、救国史.众多仁人志士为救国而上下求索,但都未能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救中国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的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三部分论述了近代中国走其他救国之路的可能性,指出不论是提倡"国粹主义"、还是主张"全盘西化",抑或是高摇无政府主义大旗、幻想"走第三条道路"……都不能救中国,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了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第四部分阐释了"落后就要挨打,进步才能兴邦"的道理,认为应以纵向比较来坚定我们的信心,同时又以横向比较来观察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结论是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洪彩华  李桂梅 《中州学刊》2007,1(2):129-131
"反哺"和"接力"分别是中西方家庭中处理养老问题的两种不同模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所致.在代际亲子观念的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继续发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又要吸取西方重视代际亲子关系平等的合理因素,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