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安徽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关键,是尽快实现城乡跨世纪协调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矛盾也愈加显露出来。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的差距,城乡居民收人的差距,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日益扩大。对这种“一低(农业比较利益低)、一化(农业生产诸要素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三扩大(工农、城乡、地区差距日益…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特征郑文先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这是社会认识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由于作为解释对象的社会与自在的自然世界不同,人的意图和意义内在于其中,因此,解释学大师狄尔泰曾提醒人们注意社会解释较之于自然解释的特殊性:“自然需要说明(e...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犹如乘上了新干线上的“光号”列车,快速地摆脱了战败萧条的阴影,从一片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至于有不少管理专家惊呼:日本尽管在战争中失败了,但日本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却赢得了另一场战争即经济战争的巨大胜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之奥秘何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无疑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之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80年代以后,我国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采取梯度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出现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地区经济结构不均衡的事实。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使东部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距(一)从生产力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83元,中部地区为3704元,西部则为295…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历史的发展,有三条平行的主线,这就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当然,经济、科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不可能有脱离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和科技。这里把它们并列起来,是为了便于从不同侧面加以深入考察。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探索社会、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其主要背景是: (一) 现代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内在规律,要求社会、经济、科技必须协调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始终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因此,任何国家总是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81-84
山西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农民增收缓慢 ,贫困人口比重大 ,产品结构初级化 ,生产要素结构不健全 ,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等。因此 ,统筹山西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应从六个方面考虑 :(1)加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 ;(2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 ;(3 )加大社会就业力度 ;(4 )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 ;(5 )加快扶贫开发力度 ;(6)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制定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长足的进步。探讨人类活动系统中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战略,乃是宏观发展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研究各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成为现代恐怖主义的转折点。从总体上看,范围全球化、目标平民化、手段高科技化、种类多样化和自杀性攻击常态化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从群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低龄化、以男性为主体、低层化、低受教育年限化勾勒出了恐怖群体的大致轮廓。至于当代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则要从国际社会的剧烈变迁、不合理的国际权力结构、文明间的冲突、民族国家间利益交错以及意识形态敌意和国内政治与民族政策不公等宏观和微观方面去寻找。相应地,作为一项有效的社会系统工程的反恐,有赖于全球性的合作治理,也有赖于相关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公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主要活动。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 ,完成学校任务的根本手段 ,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发挥学校功能 ,实现学校价值的重要方面。关键是要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使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依法治国提到重要日程,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2月,江总书记在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表了重要讲话;3月,李鹏总理在向人代会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写进了《纲要》;乔石委员长在人代会结束时的讲话中,又专门调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建设面临着很好的形势,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讲依法治国,不仅是指哪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要有法可依、依法治理,而是要做到全面有法可依、依法治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项工作都… 相似文献
12.
云南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贺家训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曾经提出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远大理想。按照这一思想: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划者和实践者,也是物质文明的受益者,如果没...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第一次使用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更加突出地强调了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一次把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专列一篇。这两个“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别是“八五”计划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目的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把经济发展置于一切发展的首位,摆在中心位置,否则就谈不上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道德建设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应从道德的本质要求出发,找准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以道德建设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与人的价值追求的统一 ,二者统一有其深刻的现实的物质基础———物质生产实践。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断裂。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人、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诸大建搞现代化要注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随着中国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似乎应明确如下几点:一、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当代中国社会的协... 相似文献
17.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制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并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只有同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社会调节器的作用,才能保障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19.
论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路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近12亿人口的国家,人口问题已经成了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此种形势,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迫...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城乡差距拉大,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危害性。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农业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