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被称为“第四才子书”的《平山冷燕》,是当时推崇女性才华和思想解放上别具一格的作品。此书在国外早有译本流传,盛于国内。最近看到一本《平山冷燕》,清初刻本,有图六幅,前面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言,序言最后有“时顺治戊戌立秋月”(按:即顺治15年,公元1658年)的字样。这一极少见的版才,可以证明小说最迟产生于“顺治戊戌年”。鲁迅当年大概没看到这个版本,所以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张博山系“清康熙时人”。如果张某确系康熙时人,那么,这部小说的作者就不是张某,而另属别人了。小说的作者,除这部“顺治本”没有署名,其他后来的各版本均署“荻岸散人编次”,作者究竟何人,待考。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小说家天花藏主人及其作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花藏主人是明未清初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被认为是<玉娇梨>、<平山冷燕>的作者,他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繁荣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关于天花藏主人真实身份及其作品归属的问题仍然不十分清晰,很多学者对天花藏主人的自身情况以及与他相关的作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20世纪中期研究的开始,到1980年代掀起的热潮,再到20世纪末的相对冷寂,对天花藏主人的研究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也许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令学者尴尬的一部作品.凭它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哲学思辨色彩,凭它对人类、人性、生命悲剧的深层思考与把握历史命运的企图,凭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写实艺术,它完全有理由跻身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列,但《金瓶梅》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金瓶梅》“秽书”的恶名毕竟太响亮了,任何一个严肃的中国学者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问题.五十多年前对《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划时代评价的郑振铎先生,谈到《金瓶梅》的意义,也只得斟词酌句地说:“如果除净了一切的秽亵的章节,它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其伟大似更过于《水浒》、《西游》、《三国》,更不足和它相提并论.”①(重点号为笔者按)谁都能看出郑振铎先生的真实用意,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郑振铎先生只好用“如果”这样的假设虚晃一枪,以达到充分肯定《金瓶梅》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苏杰 《兰州学刊》2010,(3):180-182
经典白话小说《歧路灯》在语言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了不少典雅蕴藉的文言词语。这也是校理《歧路灯》的一个难点。通行的栾星校注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加以校核,考证“有余师”、“饱卿老拳”、“治县谱”、“寒唆”、“速化”等10个文言词语,对栾校本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6.
《福建论坛》1984年第5期刊《郑振铎与<古今杂剧>》(下简称《郑与剧》),主要根据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附录《跋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而编写的。但出现了几处错误: 一、脉望馆是赵琦美的藏书斋名,《古今杂剧》是赵琦美于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搜集的。《郑与剧》说:“脉望馆主人赵用贤”与其子赵琦美搜集的。不对。赵用贤著有《赵定字书目》(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本),与《古今杂剧》无涉。又说:赵琦美“借书缮写,字作宋体,朱黄校雠。”这是误解郑《跋》中说的“(《古今杂剧》),刻本有写刻  相似文献   

7.
江南女性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从江南女性角度考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原因,认为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外因,而女作家天花藏主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位意义重大,使得关注与反映新女性形象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特征,加之才子佳人小说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真正导致了此派小说的盛行。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著名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最具争论性的小说。自诞生以来,眨之者诋为“市诨之极秽者”(明李日华·昧水轩日记),“当急投秦火”(明薛冈·天爵堂笔余);赞之者誉为“伟大的写实小说”(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实,除去书中一些不文的性事描写,《金瓶梅  相似文献   

9.
刘庆元 《云梦学刊》2010,31(1):142-146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沈雁冰、耿济之兄弟及郑振铎夫妇,开创了《小说月报》“兄弟作坊”与“夫妻档”的翻译模式。这种特有的家族式翻译行为所带来的西洋名家小说、世界文学潮流,孕育了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也使得《小说月报》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对翻译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国钧先生《中国的印刷》(197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本)16页说:“到了十八世纪(清代)时,除了某些带眉批的书籍外,分栏的书籍就看不见了。”按:版面正文的分栏书籍,宋元明有,清代也有,并不怎么少见。如我藏的咸丰元年(1851)福州鼓山刻本《牧牛图颂》,就是上图下文,那是翻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姑且不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二;“《绣像汉宋奇书》六十卷,清兴贤堂刊小本,图像四十叶,上《水浒》,下《三图》”,“《合刻天花藏七才子书》:聚  相似文献   

11.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小说(翻译小说与创作小说)究竟有多少?长期没有精确的统计。过去有许多书目虽然也著录过这一时期的小说,如徐维则的《东西学书录》(1899)、小说林社的《小说管窥录》(1907—1908)、顾燮光的《译书经眼录》(1927),但收录数量很少;收录最多的要算《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该书收此时期的翻译小说400余种,创作小说120种,但据阿英先生说,他所知道的晚清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上,约三倍于《涵芬楼》所藏。”阿英先  相似文献   

13.
叶朗同志新著《中国小说美学》,描述了中国小说美学历史演变的轨迹,揭橥了中国小说独特的理论范畴,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如“小说的美学风貌”、“情节要适应读者美感心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闲笔”等,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中国小说美学关于人物塑造这一基本课题的理论阐释和总结。重性格的美学传统《中国小说美学》认为,“中国小说美学强调,小说的中心是写人,是塑造典型住  相似文献   

14.
胡适、周作人都是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影响很大的一代宗师。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成为一代青年追崇的偶像。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时曾对斯诺说过,自己年轻时,“非常钦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楷模”。①郑振铎曾将鲁迅和周作人一道并列为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②此后长达二十年,胡、周二人为宣扬民主、自由、科学、个人主义的新思想并肩战斗,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同一般的信赖与推崇。直至抗战爆发,胡适在受命担任驻美大使的途中,还作了一首诗《给周作人》:“藏晖先生(胡适在…  相似文献   

15.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邢治平、曹炳建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西游记〉祖本新探》一文,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评驳.文章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杨本说,和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提出的朱本说提出了怀疑,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提出的大典本说持肯定说.大典本即今学术界通称之《西游记平话》可简称为《平话》,《平话》的残文有三处,一处  相似文献   

16.
《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鲁迅先生曾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但是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说郛》和《唐人说荟》等书所收的《玄怪录》,只是一个残鳞片羽的节本。而《太平广记》里所保存的佚文,却有三十多篇,郑振铎先生曾据以辑录,刊于《世界文库》第十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广记》共引《玄怪录》三十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18.
<正> 古典小说《西游记》“每杂解颐之言”(鲁迅语)、“逸趣横生”(郑振铎语)、通体一致地保持着它的基本美学风格——喜剧美,这是作者吴承恩“善谐剧”的禀性在创作中的鲜明表现。《西游记》问世四百年来,之所以吸引、征服了无数读者,并且驰誉全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喜剧美的魅力。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得好:“在世界文学中,《西游记》是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应该让世人共同欣赏。”《西游记》同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喜剧作品相比,确实是毫无愧色的。本文探讨《西游记》喜剧美的重要一支——滑稽美,余项幽默美、讽刺美,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营垒中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并在实践上取得丰硕成果者。认真考察郑振铎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审视新文学的历史道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郑振铎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他在五四及以后的几年中,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大力鼓吹对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学的整理研究。《新文学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开篇就说:“我主张在新文学运动的热潮里,应有整理国故的一种举动”。他参与发起组织的“文学研究会”,在《简章》中明确提出“整理中国的旧文学”为其宗旨之一。他还利用自己  相似文献   

20.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保存在《骆临海集》中的优秀诗作,通过精美结构和华丽词采,把诗人跳动的感情脉搏,不同的心灵感应,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他的歌行名作,尤其富于感情色彩。《帝京篇》早在唐代就被推为“绝唱”(《旧唐书·文苑传》)。“借汉家之故事,喻身世于本朝”。基本上是自我“抒情”之作。《畴昔篇》是骆宾王因事系狱,“出狱”后对“生平行迹”(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所作的自我回顾。不只明代高棅、胡应麟有“富丽”“赡”“极”之誉,已故文学史家郑振铎还赞为比《帝京篇》更弘伟,“是这时代中最伟大的一篇巨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