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有长远影响,也是我国面对世界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做出的正面回应。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更令人担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多因素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环境和人口三方面问题,分析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追求社会共同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广泛借鉴国外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环境伦理学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回顾人类社会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环境资源领域的制度失灵问题,在了解新形势下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寻求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应对环境危机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均衡与持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提出了与以往文明迥异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与完善环境法治建设,运用各种有效的环境法治方法与手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要求,争取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我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代际伦理重要性的显现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出现相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代际公平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社会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代际公平,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代际之间劳动付出和成果获得的对等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对于自然影响的可控性在代际之间的延续,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延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说,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对于实现生态文明代际公平则具有更加一般性的意义;绿色消费方式的确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本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市建设路径研究——以镇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生态市建设要求以系统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营造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最佳人居环境。生态市建设的路径是:以生态学理论和健商理念规划城市发展;强化城市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重点治理城市环境中的污点和弱项;建立生态市建设的系统配套机制;加快落实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环境立法的完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从生态文明的内涵着手,根据我国环境立法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的运行现状,指出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改革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建设实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追求人、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与共处.这一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现,推动着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由于它对资源、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破坏,使工业文明的发展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 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 生态文明将在工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文明高度.我国也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本国的国情,建设好生态文明,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发展观、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实践观视域的生态文明,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问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的分析,确认科学发展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观与社会文明观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社会系统结构、社会文明结构、社会评价结构内在统一的视觉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意蕴和本质要求在于:在物质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坚持生产力尺度,建设物质文明;在精神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坚持人的发展尺度,建设精神文明;在制度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制度尺度,建设制度文明;在生态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环境尺度,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催生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场生态危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类自我变革。人类过去那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进行变革,要建立一个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类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与任务是:①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新的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念;②确立与贯彻人与自然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③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初中国的林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对木材的主导需求生态的主导需求所替代。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生态优先、“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提出,预示着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的形成。而建构和谐社会不但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还有赖于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的最终确立。这就是以“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生态理念在社会、自然、精神等三个不同层面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把握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依据。论文主要从党的文献角度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理论梳理并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经济与生态协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导;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