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其短篇小说《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中,对重要情节的省略、空缺以及含混的叙述,造成了叙事和文体层面上的不可靠。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技巧,邀请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积极互动,以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彰显人物性格的异化。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叙述者"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旨,于冷静疏离的叙述中,展现出生活中荒谬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叙述主体的一部分,小说中人物的声音可能渗透进叙述者的话语中,从而影响叙述者的叙述可靠性。本文以此思路展开,提出不可靠叙述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类型——"双声"型不可靠叙述,并以麦克尤恩的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为例,探讨叙述者与人物在"抢话"、自由间接引语等形式中发生的主体声音交融,以及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叙事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性,让读者乐于接受。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新闻只能叙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文学却以虚构为主;文学中的叙述者可以与作者差别很大,形成不可靠叙述,新闻中的叙述者则追求叙述的可靠性;在新闻叙述中,时间的处理方式比文学少,这跟新闻的时效性有关;在叙述聚焦上,新闻虽然也用多种方式,但是以零聚焦为多。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文本中,小说的作者、隐含作者以及人物不可能成为小说的叙述者,叙述者是处在小说文本的话语层面上,对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叙述的叙述主体,并且在每篇具体的小说中只存在一个叙述者,具有唯一性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雷蒙德·卡佛创作前期最具代表性的“讲述”式小说《肥》,运用讲述的方式间接表现了美国底层平民的艰难生活.在《肥》所构建的叙事世界中,文本双层结构的对比显现出叙述者“我”是作为不可靠叙述者而出现的.外视角与内视角间的视角转换则隐含着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心路历程,暗含了叙述者“我”对第二层结构的虚构.而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相互作用又阐发小说文本意蕴与卡佛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由此还原出第二层结构中隐瞒和虚构的生活真实.卡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底层生活的清醒认识,用小说揭示了“美国梦”背后底层平民的生活真实.他在小说中建构的双层结构既是一种叙事的修辞,又是一种对底层生活的真实讲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中叙述可靠性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存在密切关系。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呈现出不同的叙事交流方式,可靠叙述往往体现为单向度的叙事交流特征,不可靠叙述则因增强了文本的交流对话特性而呈现出丰富的交流层次。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大多采用可靠叙述的形式展现民族身份,表现本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民族习俗、风物人情、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靠叙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的重要叙述方式,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有缺陷的人物充当叙述者、二度叙事等叙事策略展现出作者对于民族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民族文化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废名小说中叙述者的自我是在叙述过程中创造和虚构出来的,同叙述人物一样,他也具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人格力量.首先,对不可见的内心生活的省察造就了废名的极度内倾的叙述者,这个叙述者对自身抱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勤于内省,具有一种分裂的人格.其次,叙述者对自身的叙述具有清醒意识,并将自己的叙述行为置于经常性的审视与评价之下,使叙述行为凸显出来成为文本吸引读者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枭河桥记事》之所以有着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中的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功不可没。文章从韦恩.布思有关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借助费伦有关不可靠叙述的三大轴(类型)理论主张,探讨《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对读者和叙述者的间离作用,拨开不可靠叙述的叙述迷雾,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文章分析《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在事实/事件轴上的动态变化,阐释叙述者对隐含作者在价值/判断轴上的背离所带来的不可靠叙述而产生的反讽,揭示在知识/感知轴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体悟不可靠叙述在小说艺术表达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事实性虚构”是唐传奇惯用的叙事策略,旨在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为此,唐传奇的叙述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形:真实作者直接介入文本,充当故事的讲评者,以证明故事的真实可靠;同叙述者参与故事,弱化虚构的痕迹,强调故事的事实性;异叙述者凌驾于所叙故事之上,给读者造成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了获得叙述中的自由,常常发生叙述者的违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叙述者是叙述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叙述者是指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讲述者,而聚焦者指的是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观察者。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区别就在于故事由谁讲述与故事由谁观察。小说中的叙述者既可以由故事的主人公来充当,也可以由故事的见证者来充当,还可以由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来担任。而且,小说中的叙述者还会相互转换,从小说修辞学理论来看,叙述者的转换可以增强小说文本的可读效果、真实效果、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世界在本体论上和内容上是完整的,而叙事虚构世界是不完整的.在叙事中,故事可以无限地延展,但因为文本的限制,叙述者只能选择一定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这必定会造成叙事中虚构世界的不完整.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选择叙述什么,选择不叙述什么,都与叙述者的伦理取位紧密相关.影响虚构世界的不完整性的因素除了文本本身的边界之外,还有文本残缺、文类规则、作者风格、美学追求、文化特点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除了文本残缺之外,都与叙述视角有关,并且能够折射出不同叙述视角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又来了,爱情》中叙述者众多的评论干预,借助叙事学相关理论和具体的文本实例分析,表明在该小说文本中叙述者主要通过在正文中的直接评论、加括号的评论及对标题的类文本干预巧妙完成了其对所述故事和人物的评论干预,从而彰显自己的情感指向和价值判断,实现对叙述接受者的指导和控制并有效统一全文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其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干预背后隐含着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和纳博科夫其他作品中的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韩少功的小说《日夜书》存在两个相对固定的叙述者:“回忆者-陶小布”和“亲历者-陶小布”。这两个叙述者的不同视角使文本出现明显的叙事分层。通过变换叙述者和叙述视角,不同叙述层之间的相互跨越形成回旋跨层的叙事结构。在这一结构下,小说的叙述语言蕴含了多样化的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式的美学意蕴。同时,小说的文本内容表现出对叙述者的“隐在型反讽”,其真实意图是对过往知青岁月的反思和审视。借助回旋跨层叙事,韩少功重构了对历史的深刻记忆,抒发了对知青岁月的缱绻情怀。  相似文献   

19.
叙述者和叙述对象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因素。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在作品中的不同表现,论述了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主要有五种关系,即单纯叙述关系、虚构关系、代述关系、知情关系和同一关系。由小说的叙述层次考察上述五种关系,叙述者与叙述对象关系的亲疏,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和文本的阐释都具有重 要影响。对 《洛丽塔》中隐含作者的建构不仅依赖于对叙述者可靠性的判断,也依赖于作者本人的 说明。这进一步表明,隐含作者不仅仅是读者从文本中推导出来的,也是作者隐藏在文本之内的一个 化身,对小说的阐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