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措施和手段;二是要有检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高低的标准。就第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探索执政规律,是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上。也就是体现在驾驭市场经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决定》提出:“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怎样坚持,这是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大事,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全面检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008年9月19日,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耘 《理论界》2005,3(1):10-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和直接体现。要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要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上来把握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又有体制原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党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四是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认识、遵循和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深化对具有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内在统一性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控制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不但具有执政规律的一般性,也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特点,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熟知与掌握执政规律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还要继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在执政实践中坚持先进的、科学的执政理念,并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遵循执政规律.探析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时代要求,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使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以宽广眼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连接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总结党执政的经验、探索执政的规律、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贾彦 《理论界》2005,(7):7-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金鹏  房晓军 《东岳论丛》2006,27(6):114-118
党的十六提出的“五种能力”,构成了加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完整体系。但每一种能力又都具有自己的特质和极为丰富的内涵,并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提供了科学思维的政治基础;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是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题中要义和重要保证;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是提高总揽全局能力的根本要求和法律保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是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重要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具有能够经受住任何挑战和风险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既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营造了新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抓紧探索和研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新的治党方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把握我党的执政规律,对我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执政机制和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具体实践。市场经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世界历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方位;社会利益整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8.
总结执政经验,把握执政规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执政为公,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转变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来说,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  相似文献   

20.
廖君 《南方论刊》2004,(10):41-41
最近,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我党要加强五种执政能力,其中“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人才在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间合理分布,实现各项人事工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