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7页),“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二卷第269页)。他的《政治学》一书,是他以希腊城邦的历史实际为基础,系统探讨政治学原理和国家问题,初步创立政治学体系的开山之作。研究这一著作,对于了解古代国家学说、希腊城邦政治制度,及研究西方政治学说史,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就《政治学》一书,谈谈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一)国家,在古希腊叫做城邦,即城市国家。何谓城邦?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是由若 相似文献
3.
4.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做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为全面深刻的研究.尽管其正义观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些启示意义.特别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时候,在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在扩大中产阶层人口比重等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张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3-4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哲学观念不可能不渗透在其政治学思想之中。在其名著《政治学》之中,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他的哲学运思特点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个体人的关注和强调、中庸思想的运用以及伦理学对政治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国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观察分析中国问题,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和道路。针对当时思想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们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根本原则,深刻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总体方向和长远目标。虽然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但由他们确立的观察国家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所提出的全新的国家理念,以及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解决国家问题的进程,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8.
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西传统政治理论基本框架的建构者,却又都是学术史上显眼的争议人物.二者共同站在了中西传统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在温和的道德不足以维系人心、应付社会情势变化的现实面前,二者都放弃了单纯的理想之治,转而开创性地强调规范、制度的强制性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较前人更加肯定和突出了法治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对法治的强调丝毫没有动摇其思想体系中德治的根本性地位.二人均坚守着古典政治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坚守和妥协,带给我们关于人类思想进程的双重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古希腊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中庸之道无论对科学、技术还是艺术或者对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是最理想的方式方法。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直接继承古希腊这一传统思想,他在汲取前人思想的同时,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对中庸思想在理论上作出论证,并作为一项准则在伦理学、美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里加以使用。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伦理观作为一种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的道德指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观被视为现代认知主义情感理论的先声,是因为意向性和信念在他的情感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亚氏看来,情感是具有意向性的意识形式,它总是针对或关于某个具体对象的;不仅如此,情感主体并不是从一个不偏不倚的观点出发来看待情感对象,而是从自身的观点出发来看待这个对象.情感与信念具有极其密切的关联,情感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是情感的必要条件和内在构成要素,情感所包含的快乐或痛苦的感觉也并非独立于信念而存在.但亚氏或许得承认,这类信念并不那么容易接受辩证省察,在一定程度上与通过哲学思辨方式获得的信念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是其《尼各马科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矫正正义又是其正义理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影响至今依然彰显。本文致思于挖掘他人矫正正义观的真实内涵 ,把其重新置于当今法理视域下进行诠释 ,并指出亚氏矫正正义观在正义理论领域中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及其不足 ,为超越亚式矫正正义观 ,拓展当今正义理论提供一种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2.
“正义”观念是古希腊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规,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公平原则的追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尤其是种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人住、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庞杂的观念。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就是在对古希腊传统的正义观念进行总结、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而系统提出的,并使之成为其整个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把古希腊的传统“正义”观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友爱伦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在人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中展现出来的。作为最完满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要以外在的善为补充。朋友如何能够成为"另一自我":从自爱到友爱,友爱从自身的德性达到了对他人的德性;"与他人同生者",在现实共同生活中友爱使幸福更完满。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对当代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出了一套和西方迥异的国家观念,这套国家观念是建立在一种身体思维基础之上。古代中国思想家在思考政治问题时常常采用一种身体隐喻方式,即将政治组织的构成或政治现象从身体的角度予以阐释。在此脉络下,早期中国形成了一种身体思维视野下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形塑了传统中国的政治价值、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诸层面。 相似文献
15.
陶孟和(1888~1960),原名陶履恭,祖籍浙江绍兴,生长于天津.他是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曾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最终获伦敦大学科学学士学位.在留英期间,与梁宇皋用英文合著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一书. 相似文献
1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Z1)
<正>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德性的观念中,德性始终跟幸福与至善是相追随的。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幸福——在人的一生中合乎那种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做合乎德性的行为,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他们都认为中庸是最高德行。本文主要论述了两者中庸思想的特质及其异同,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察古可以知今,鉴人可以益己。借鉴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道","中道"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庸观中包含的社会和谐思想,从历史上看是空幻的,但也包含相当多的合理成分。借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启发作用。文章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观,对其对和谐社会的借鉴启发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万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48-49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政治学是作为最高善的研究学科,而对于伦理学的研究与实现正是走向政治学的完满,因此研究政治学和对伦理学当中的理解是作为行动者而言必不可少的。人在政治生活中,自身的行动是带有对社会上的责任,而就因为人有权力去行动,所以也就带有对行动上的责任。那么如果一个没有责任的人就代表了失去在社会中作为人的权利。然而,责任的形成又是基于人自身的意愿和所作出的选择而决定,所以责任的推演过程就成了责任之如何可能的重要研究问题,同时也是作为行动者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比较详细分析出人的行为是基于考虑、意愿与选择而走向责任,因此对于了解责任的形成,行动者的行为依据和对后来伦理学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